近日,國開行、農發行和進出口銀行三家政策性銀行公布了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進展。據披露數據,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投放近3000億元,預計可拉動項目總投資超過4萬億元。從投放結構看,經濟大省獲得重點支持,并加大對民間投資以及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支持力度。記者了解到,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資金采取分批下達,首批資金已基本投放到具體項目,今年總計5000億元規模要求在年內全部投放完成。
國家發展改革委9月29日明確,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規模共5000億元,全部用于補充項目資本金,將抓緊投放到具體項目。同日,國開行、農發行和進出口銀行分別全額出資成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限公司作為投放主體,即國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限公司、農發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限公司和進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限公司。
隨后,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加快落地見效。截至10月17日,國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投放1893.5億元,預計可拉動項目總投資2.8萬億元。農發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投放1001.11億元,共支持項目562個,預計可拉動項目總投資超1.26萬億元。
從投向來看,重點支持經濟大省挑大梁。截至10月17日,國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向12個經濟大省投放1465.8億元,占比77.4%。農發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向12個經濟大省投資項目407個,671.36億元。進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對經濟大省投放占比達83%。
同時,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著力加大對民間投資的支持力度。國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向民間投資和民間資本參與項目投放545.2億元,占比28.8%。進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對民間資本參與項目投放占比達40%。
中誠信國際研究院院長袁海霞表示,經濟大省投向額度相對多,或與其相關項目較多、資金需求較高有關,有助于緩解部分經濟大省因資本金到位壓力大等導致的基建投資低迷狀況。而加大對民間項目的支持力度,有助于撬動社會資本,放大政府投資帶動效應,也有助于激發不同所有制市場主體的活力。
從具體的項目領域來看,數字經濟、人工智能、消費等基礎設施和新興產業領域獲得重點支持。數據顯示,國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向數字經濟、人工智能、消費等領域項目投放710.5億元,占比37.5%。進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對數字經濟、人工智能領域項目投放占比達40%。
業內人士指出,從三家政策性銀行在取得監管正式批復當日即完成公司注冊成立,到隨后推進資金高效投放,可看出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正呈快速落地的節奏。記者另從業內人士處獲悉,此次總共5000億元要求在年內全部投放完成,這將對四季度經濟增長和全年目標的實現發揮積極作用。
市場機構普遍測算,5000億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預計將撬動約4萬億元-5萬億元投資。“按資本金比例20%-25%、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占資本金比例50%測算,5000億元資本金可拉動投資4萬億元-5萬億元,對應約3萬億元-4萬億元的信貸需求。若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占資本金的比例更低,則可以撬動更多的投資規模和信貸需求。”國信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王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