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花智控個股上演了由“特斯拉50億元訂單”小作文引發股價脈沖的鬧劇。筆者認為,應加大對此類小作文整治力度。
根據報道,這篇小作文的傳播路徑極具迷惑性:先在國內投資圈小范圍醞釀,繼而“出口”至海外社交平臺X進行“精致包裝”,偽裝成援引國內媒體或特斯拉相關資訊,再經由其他海外賬號二次傳播賦予其“國際認證”假象,最后“內銷”回國內股票交流平臺,利用信息差和時間差,在A股市場精準引爆。此事件或將當前利用小作文操控股價的灰色產業鏈條暴露無遺,影響市場正常秩序,應依法嚴查整治。
應該說,“出口轉內銷”式小作文的本質或屬新型市場操縱。三花智控在“關于市場不實傳言的澄清公告”中披露,關于三花智控獲得機器人大額訂單的傳言不屬實。小作文“出口轉內銷”手法,增加了信息的“可信度”,但其實是一種更為隱蔽、危害更大的違法行為組合。其核心目的或在于通過編造、傳播虛假信息,影響證券交易價格,并從中牟利,或符合《證券法》第五十五條第五款“利用虛假或者不確定的重大信息,誘導投資者進行證券交易”操縱手段的定義。這種操縱手段不排除有二級市場低買高賣操作行為相配合。
另外,《證券法》第五十六條明確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或者誤導性信息,擾亂證券市場。本案相關主體或涉嫌編造并利用信息網絡傳播虛假信息;第一百九十三條規定了違反第五十六條的行政處罰條款,包括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
《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九條規定,對當事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同一個違法行為違反多個法律規范應當給予罰款處罰的,按照罰款數額高的規定處罰。證券監管部門可依法調查本案類似小作文傳播行為,重點是小作文虛假信息發布方與二級市場交易者之間是否存在關聯甚至主體重合,若查實構成以上兩種違法行為,可“擇一重處”。此外,若傳播平臺未盡到合理審核義務,對明顯虛假、誤導性信息未及時采取必要措施,也或需承擔一定責任。
小作文屢禁不止,根源在于違法成本相對較低,以及部分投資者盲目跟風炒作的心理。為根治此頑疾,建議:
一是強化跨境監管協作與溯源打擊。面對“出口轉內銷”等新型手段,監管部門需加強與境外證券監管機構及大型社交平臺的國際合作,建立高效的信息共享與協查機制。要一查到底,全力追溯虛假信息的真正源頭、關鍵傳播節點以及背后的利益鏈條;無論行為人身處境內還是境外,只要其行為損害中國資本市場秩序和投資者合法權益,都應想方設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二是壓實信息傳播環節各方責任。應嚴格落實社交平臺、財經媒體的主體責任,督促其利用技術手段加強對平臺上證券相關信息的監控和識別,對存疑信息設置風險提示,對確認為虛假或誤導性的信息及時采取標注、限流、刪除等措施。對放任甚至變相鼓勵小作文傳播以獲取流量的平臺,應依法依規問責。
三是提高上市公司對市場傳言的反應速度。上市公司對于可能對公司股價產生重大影響的市場傳聞,應按照相關要求及時履行核實和澄清義務,必要時申請臨時停牌,避免投資者因不實信息遭受損失。對“一眼假”信息,應爭分奪秒盡早發布澄清公告。
四是加強投資者教育。引導中小投資者的投資決策基于上市公司公開披露的信息,包括符合證券監管機構規定條件媒體發布的信息,對其它媒體發布的信息要多一分警惕,不輕信、不盲從,避免成為小作文的“接盤俠”。
總之,此事或敲響警鐘,市場操縱等違法違規行為正在不斷演變升級,監管執法應與時俱進,只有堅持“零容忍”,切實讓違法者付出沉重代價,才能有效遏制小作文亂象,維護資本市場“三公”原則。
本報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特此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