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績優基金經理把脈A股三季報行情:科技成長板塊具備強勁業績支撐,高景氣度有望延續
中國基金報記者 李樹超 曹雯璟 陸慧婧
隨著上市公司陸續披露業績預告,A股三季報行情正式啟幕。W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18日,近15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業績預告,其中,超八成公司業績“報喜”(含預增、略增、扭虧、續盈)。
目前披露的業績預告有何亮點?哪些細分方向更值得關注?從優化組合的角度,還應該關注哪些風險?應該采取怎樣的策略,參與“三季報行情”?對此,中國基金報記者采訪了嘉實匠心嚴選基金經理楊歡,興業基金權益投資部總經理鄒慧,永贏基金權益研究部總經理、永贏價值回報擬任基金經理王乾,博時基金行業研究部總經理助理兼基金經理黃繼晨,招商穩健優選基金經理陳西中,國泰景氣行業基金經理杜沛等六位公募投資人士,共同把脈A股三季報亮點和后市投資動向。
嘉實匠心嚴選基金經理 楊歡
興業基金權益投資部總經理 鄒慧
永贏基金權益研究部總經理、永贏價值回報擬任基金經理 王乾
博時基金行業研究部總經理助理兼基金經理 黃繼晨
招商穩健優選基金經理 陳西中
國泰景氣行業基金經理 杜沛
電子、半導體、消費電子領域亮點多
中國基金報:據你觀察,三季報業績預告有何亮點?哪些細分領域及公司業績有望超預期?
鄒慧:一是電子、半導體、消費電子領域亮點頗多,由于需求旺盛推動增長,預喜公司分布在半導體產品與設備行業;二是化工和農化制品方面,受益產品價格上漲和成本管控,農藥、維生素等子領域恢復強勁;三是新能源領域中電力、光伏因成本下降和項目投產驅動,增速明顯;四是得益于價格上漲,小金屬、貴金屬等細分領域表現較好。
楊歡:從目前披露的信息看,業績預喜公司數量占比超過半數,顯示整體業績向好,其中,科技成長、新能源、醫藥與生物科技等板塊表現亮眼,部分企業凈利潤同比增長超過50%,存在超預期的可能性。
黃繼晨:代表產業升級的成長方向亮點頗多,如圍繞AI的專用芯片和算力芯片產業、AI數據中心網絡基礎設施領域,以及部分汽車零部件等高端制造領域。
陳西中:目前來看,三季報業績預喜率高,已披露公司的凈利潤環比增速顯著改善。有亮點的細分領域主要集中在電子(半導體、元器件)、有色(小金屬、貴金屬、金屬新材料)、券商保險、化工(農化制品、化學制品)等。受益于產品漲價或下游細分行業需求高景氣,AI、出海的公司業績超預期的可能性更大。
三季報是預判后市走勢的重要參考
中國基金報:在組合管理中,你是否會參考三季報情況進行調倉換股或調整投資策略?整體如何挖掘三季報機遇?重點關注哪些指標?從中長期視角看,三季報對四季度乃至明年一季度的市場走勢有何預示作用?
鄒慧:如果三季報顯示公司業績超預期(如凈利潤大幅增長)或者出現反轉跡象,我會考慮增加持倉或納入新標的;反之,如果業績下滑或業績展望出現負面變化,則可能減倉或換股,以優化組合的風險收益比。
挖掘三季報機遇的核心是通過系統分析,提前識別高增長公司和行業趨勢,首先是篩選收入和利潤高增長標的,其次分析行業趨勢,最后還要實地調研公司的核心競爭力、管理層經營思路等。
中長期看,三季報對四季度乃至2026年一季度的市場走勢有一定影響,因為它基本反映了本年度公司經營的結果。尤其在上證指數此前已站上3900點的背景下,盈利能否支撐當前估值成為未來指數運行方向的重要依據。
王乾:我會重點關注企業的盈利質量、現金流狀況以及行業競爭格局的邊際變化。科技成長板塊今年以來漲幅較大,三季報是檢驗其“高成長”屬性的“試金石”;順周期與內需板塊當前被低估,如果三季報能展現出盈利觸底甚至環比改善的跡象,將極大增強市場信心,成為后續風格切換的催化劑。
展望后市,需要關注PPI、企業利潤率等指標的改善情況。如果三季報顯示中游制造業的盈利壓力得到緩解,結合“反內卷”政策的持續發力,市場有望出現風格再平衡。
杜沛:三季報是組合管理中校準策略、優化持倉的核心參考,但并非調倉的唯一依據。我們會結合三季報傳遞的基本面信號,對組合進行動態優化。從行業與個股兩個維度篩選:行業層面,尋找需求復蘇、成本改善、格局優化的賽道,這類領域往往具備持續增長動能;個股層面,聚焦業績增長且可持續的標的。
從中長期視角看,三季報是預判后續市場走勢的重要參考。它能透過細分領域的景氣分化,揭示四季度乃至明年一季度的產業主線,但也要警惕短期數據的局限性,需結合產業趨勢、政策環境綜合判斷,始終立足長期價值做布局。
楊歡:定期報告披露期一定程度上是業績驗證、去偽存真的窗口期,但季報披露相對滯后,周期也較短,因此,需要多維度綜合考量。若行業和公司長期發展趨勢、底層支撐邏輯不變,只是因外部擾動等導致的短期業績欠佳,則需要予以更多的耐心和信心,畢竟投資的本質是陪伴企業成長,而非追逐短期價差。此外,要避免盲目追高短期業績暴增但缺乏持續性的標的。
產業趨勢背后往往有經濟周期、技術滲透與產業政策的合力。我的投資風格偏均衡成長,賠率(即盈虧的空間)是我做投資決策時更看重的指標,努力挖掘“高確信”成長,即優選行業成長空間大、具備核心競爭力的企業,且對基本面強調可預期的增長,重視需求與業績的確定性、成長的持續性。
黃繼晨:三季度業績趨勢往往是上半年產業趨勢的強化和延伸,并不一定代表下一年度的高景氣。因此,仍需緊密跟蹤各個產業的基本面,才能對2026年的高景氣方向作出判斷。
陳西中:調倉會參考財報,但并不完全依據三季報披露的情況,重點關注業績趨勢、盈利能力和財務質量等方面指標。
關注多重風險因素
中國基金報:就風險管理而言,在三季報披露階段,你會根據哪些指標剔除部分行業和個股?從優化組合的角度,還應該關注哪些風險?
鄒慧:一是預期充分且此前預期較高的個股,在季報期并不是最優先的選擇,甚至會存在不及預期的風險;二是看收入增長和利潤增長是否同步,有些公司利潤高增長,但收入并沒有明顯增長,其利潤增長持續性存疑。
從優化組合的角度,除了三季報,我還會關注更廣泛的風險因素,以確保組合的分散化、流動性和長期可持續性。這些風險可能在中長期被放大,尤其在市場處于相對高位時,需要通過壓力測試和再平衡來緩解。
楊歡:從定性角度看,一是留意公司競爭格局是否惡化、技術優勢是否縮小,如在競爭對手崛起的背景下,公司的市場份額是否受到沖擊;二是關注行業技術創新的迭代,尤其在大的產業變革時期,企業能否持續跟上新技術發展的步伐,“新物種”的顛覆性挑戰意味著底層投資邏輯的變化。
從定量角度看,一是關注交易擁擠度、換手率等指標,留意是否階段過熱;二是看估值分位是否大幅偏離,對相關指標進行橫向、縱向對比。
杜沛:重點關注兩類隱性風險:一是估值與業績的匹配風險,部分前期漲幅較大但三季報未兌現高增長的標的,可能存在估值回調壓力;二是預期差收斂風險,若市場對某板塊業績改善的預期已充分定價,需警惕利好兌現后的資金離場壓力。
黃繼晨:應重點警惕從半年報高增長轉向三季度中低增長的高滲透率產業和標的,其有可能在下一年度出現增長失速的風險。其背后的主要邏輯在于,當行業滲透率見頂后,相關企業的產品紅利期可能也會隨之結束。
陳西中:從投資角度看,對于成長板塊公司,應關注季度營收增速是否仍處于向上趨勢中,預收和合同負債等指標是否保持一致的趨勢,毛利率和ROE是否出現較大回落,現金流是否與盈利狀況差異較大等。
從優化組合的角度看,由于三季度市場情緒較為高漲,還應關注市場情緒波動、交易擁擠度較高板塊熱度回落的風險。
科技主線仍有業績支撐
高景氣度有望延續
中國基金報:科技成長板塊今年以來表現強勢,結合三季報,你認為科技主線是否仍具備業績支撐?哪些細分方向更值得關注?
杜沛:盡管今年以來科技成長板塊漲幅較大,但我們仍然認為科技主線的核心邏輯并未改變,業績支撐依然存在,但驅動因素從上半年的預期驅動逐步轉向業績驅動。市場會更加苛刻地審視哪些公司能夠真正兌現盈利增長。半導體國產替代鏈、海外算力鏈、AI端側等細分領域營收和利潤增長強勁,三季報驗證了其景氣度的真實性。
陳西中:科技板塊表現強勢,除了產業趨勢的助力外,本身盈利周期的回升也是主要因素,兩者相輔相成,我們認為科技板塊今年具備一定的業績支撐。
根據半年報數據,TMT板塊處于庫存增速與收入增速雙增的主動補庫階段,且過去半年訂單趨勢和補庫趨勢持續上行,這意味著企業層面對未來一段時間的需求持積極態度。從三季報預告看,科技主線業績仍有支撐,高景氣度有望延續。AI算力、半導體、消費電子、人形機器人核心部件等需求確定性強、技術壁壘高的細分方向值得關注。
鄒慧:科技成長板塊整體業績支撐仍較為強勁。目前,科技板塊三季報預喜比例較高,這與板塊今年以來強勢表現相呼應,主要是受益于AI需求拉動、產業鏈升級和政策支持。具體到細分領域,主要關注算力、AI應用、半導體材料與設備、機器人、固態電池、創新藥等方向。
楊歡:我主要專注科技和高端制造。科技方向,主要關注人工智能以及相關產業鏈,其中,大模型和算力是重點的投資方向。高端制造領域,關注能源變革和自主安全,看好以鋰電為代表的電池產業鏈,以及軍工和半導體方向。
傳統周期、儲能、消費部分細分領域或存在增長潛力
中國基金報:除科技外,還有哪些行業在三季報中顯示出較好的增長潛力?哪些板塊被低估?
陳西中:除科技板塊外,上游資源品、新能源和部分消費細分領域在三季報中也顯示出較好的增長潛力,其中,部分順周期和消費細分板塊當前估值相比其他板塊處于相對偏低水位。
杜沛:除了科技板塊,我們還看好儲能板塊。結合半年報和三季報來看,儲能行業正在經歷需求爆發、盈利能力明顯修復的過程,而且龍頭公司估值普遍偏低,由于未來兩年需求確定性很高,盈利能力預計會持續修復。
鄒慧:就三季報而言,非銀(包括券商和保險)、有色金屬、電力、部分出口制造方向,預計會出現高增長以及高景氣,其中,非銀等板塊整體估值分位仍顯示出較高的性價比。
王乾:當前更關注那些被市場低估且有望通過三季報釋放積極信號的順周期與內需領域。盡管這些板塊仍需等待基本面的實質改善,但其估值已處于歷史較低區間,展現出較高的風險收益比和可觀的長期隱含回報。
具體來看,我主要關注三個方向:一是受益于“反內卷”政策深化和價格回升的傳統周期行業,如化工、煤炭、鋼鐵等領域;二是與CPI回暖、內需復蘇密切相關的消費領域,如農林牧漁、食品飲料和服務消費等;三是有望受益經濟復蘇和流動性改善的金融板塊,如保險、券商等,其估值修復空間值得關注。
我還關注兩類特殊機會:一是現金流充沛、分紅穩定的快消品公司,可以提供良好的防御性;二是已渡過資本開支高峰期的制造業龍頭,后續有望進入利潤釋放周期。此外,一些通過效率提升持續擴大市場份額的成長型公司也值得關注。
傳統板塊仍處于盈利和估值雙底部
中國基金報:隨著經濟復蘇節奏變化,你如何看待消費、制造、周期等傳統板塊的投資機會?
陳西中:今年上半年,一些企業盈利呈現觸底的特征,如果四季度不發生較大的宏觀擾動事件,全年有希望延續筑底回暖的態勢。如果PPI持續企穩回升,消費、制造、周期等傳統行業的盈利表現也會改善,目前這些行業均處于盈利和估值雙底部,一旦盈利拐點出現,階段性估值修復的空間也較為可觀。
黃繼晨:如果經濟持續溫和復蘇,消費和周期行業也會逐步傳導受益,制造業仍取決于其自身部分冗余產能出清的進度,宏觀經濟的變化對其影響相對次要。
鄒慧:三季度經濟增速有所放緩,內需消費和投資偏弱,但出口韌性較強,整體復蘇節奏趨于溫和。四季度,政策發力的必要性或加大,預計消費、制造、周期等板塊會有政策預期性的提前交易,需警惕中美貿易摩擦升級、政策落地節奏不及預期及全球經濟波動等不確定因素。
王乾:隨著經濟復蘇節奏逐步明朗,消費、制造、周期等傳統板塊在三季報后正展現出新的投資價值。從當前的經濟數據觀察,PPI同比降幅收窄、企業利潤邊際改善等跡象,預示著這些板塊的基本面可能接近拐點。
制造業領域,在“反內卷”政策持續推進的背景下,部分細分行業的競爭格局正在優化,龍頭企業有望通過市場份額提升實現盈利質量的改善。
消費板塊,雖然整體復蘇進程較為緩慢,但具備強大品牌力和渠道優勢的公司已展現出較強的經營韌性。
周期板塊與經濟復蘇強度密切相關,如果后續基建和地產領域出現更明確的企穩信號,這些板塊將具備較好的彈性。
楊歡:目前來看,一方面,AI賦能產業的趨勢持續深化,AI相關產業的投資機會將層出不窮,看好在AI應用中具有核心價值的龍頭公司;另一方面,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供給端競爭優勢突出、需求端超預期的公司或有較好的投資機會。
警惕財報期股價大幅波動的風險
中國基金報:對于投資者而言,應該采取怎樣的策略參與三季報行情?需要警惕哪些風險?
陳西中:三季度,市場情緒較為高漲,熱門板塊估值提升,需要警惕財報期股價大幅波動的風險。在挖掘財報機會時,一方面,要結合財報與產業趨勢互相印證,尋找確定性更高的成長機會;另一方面,可以關注未被市場充分預期的、估值在合理甚至低估區間的機會,規避估值透支的風險。
王乾:投資者需要警惕的風險主要包括:一是業績不及預期的風險,那些前期漲幅較大但三季報顯著低于預期的公司可能存在較大回調壓力;二是估值透支風險,即使業績增長,但若估值過高也需謹慎;三是基本面持續惡化的風險,規避業績持續下滑且行業前景不明的公司。
杜沛:一是警惕偽成長和高估值陷阱,關注那些能夠持續證明自身盈利能力和成長確定性的龍頭公司。二是注重估值與成長的匹配度。在股市強勢上漲后,估值安全邊際變得尤為重要,關注那些成長性能夠消化甚至超越當前估值的優質公司。三是保持耐心與定力。科技板塊波動較大,投資需要著眼于長期產業趨勢,避免因短期市場情緒而頻繁交易。通過深度研究,持有核心優質資產,是穿越波動的關鍵。
鄒慧:核心是聚焦業績趨勢確定性較強的大方向,輕個股、重板塊,因為個股會存在不及預期的風險,但行業趨勢一旦形成,短期很難逆轉。
楊歡:應對比預測更重要。所謂“大道至簡”,建議投資者找到符合時代發展方向、匹配自身風險收益特征的產品,在市場短期波動時保持定力和耐心,逢低布局、持續定投、長期投資可能會有更好的效果。
編輯:黃梅
校對:王玥
制作:小茉
審核:木魚
注:本文封面圖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