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平臺陸續進入雙11節奏。
今年雙11,一個無法忽視的背景,正是外賣市場備受關注的變局。不僅顛覆了外賣本身,也讓即時配送突破餐飲場景,逐步滲透到品牌零售之中。
閃購為電商打開了龐大的增量空間,也帶來了全新的挑戰。在八月的阿里財報電話會上,“閃購與電商的協同效應”被反復提及。對于淘寶來說,日訂單量超越美團只能算是階段性成果,真正的考驗是通過新場景,釋放更持久的新增量,而雙11無疑是檢驗閃購與電商生態協同效果的關鍵一役。
電商已經在極端低價和流量爭奪中“卷”了兩年,而短短八個月間,閃購市場已經初具規模。有券商預測,到2030年,中國即時零售市場規模有望突破3萬億,在線上電商中的滲透率將從6%提升至15.7%。
屆時,消費者在電商每花6塊錢,就會有1塊花在即時配送上面。
針對這種變化,阿里在今年6月提出了“大消費”的構想。CEO吳泳銘提到,購物與生活服務融合的大消費平臺,是“兩大歷史性戰略機遇”之一。
10月16日,天貓雙11發布會上,阿里巴巴中國電商事業群淘寶平臺總裁諶偉業(花名:處端)表示:“今年的雙11是淘寶開啟大消費平臺的第一個雙11……隨著更多的消費場景打通,更多跨品類的消費打通,我們擁有了高頻連接消費者的機會,這是一個巨大的紅利。”
雙11一直是電商的重大節點,但走到第17年,大促必須直面市場的疲憊感。同時,大消費場景經歷了半年發展,即將與大促交錯。此前從未有過的新模式將會出現。商家需要預判它的邏輯,才能占到市場先機。
閃購怎樣融入電商節奏
當下,消費者需要什么樣的電商?
有人調研發現,iPhone17發售第一周,6.82%的消費者通過即時零售購買。每15個下單的消費者中,就有一個選擇“外賣點手機”。
僅僅在一年前iPhone16發售時,這幅圖景還是不可想象的。
如今的消費者“既要又要”:既要萬能的電商供給,豐富的新品尖貨,又要大促的優惠力度,外賣的送貨速度。
只有融合了貨架電商、外賣閃購與本地生活服務的新模式,才能滿足這種需求。
今年4月以來,淘寶以淘寶閃購為起點,開始向大消費平臺轉型。
從平臺動作分析,用戶增長(包括活躍度的上升)可能是淘寶大消費平臺前期的投入重點。實物購物一周一次、一月一次,而外賣一天三頓,消費者下單的頻次更高。同時,淘寶先后投入數百億消費券,并上線了覆蓋更多服務的大會員機制。
到今年雙11前,各方數據均顯示,淘寶的日活躍用戶數、用戶時長等數據均明顯提升,增速顯著高于往年。
今年8月,淘寶APP的月活用戶數(MAU)同比增長了25%。
根據高盛測算,淘寶閃購上線后增長迅速,外賣訂單份額穩定在市場總量的一半左右。8月當月,淘寶閃購的周日均訂單量達到8000萬單,連帶盒馬、天貓超市、飛豬的訂單量都有明顯上漲。
更值得關注的是,在雙11發布會上,處端公布:當月在淘寶閃購,成交超千萬的品牌有77個,過百萬的品牌有490個。
這說明閃購的流量增長,能夠轉化成品牌的銷售增長,哪怕目前規模還很初級。
有網友也稱,打開淘寶本來想點外賣,結果在電商逛了很久,買了衣服和其它小東西,退出時才發現自己忘了點外賣。
對此,處端認為:“當一個新的消費體驗剛開始被市場接納的時候,它的增速是相對緩慢的。隨著基礎設施的健全,體驗越來越完善,會進入快速增長期。在未來12至18個月之內,品牌越早布局,就能越早搶到這方面的紅利。”
這個雙11很可能會成為品牌批量加入閃購的契機。首先,在優惠推動下,預計淘寶的流量將繼續增長。
據淘寶公布,雙11全程,88VIP會員進入閃購頻道,每日專享兩個5折紅包。同時,面向所有用戶的搶免單延續,淘金幣也與閃購聯動,下單就送500淘金幣,可抵5元優惠。
疊加雙11自身的關注度與成交量,促銷期間試水閃購的品牌,將具有更大的經營空間。
其次,在密集的單量競爭過后,閃購必然會向高單價、高利潤的品類發展,從茶飲擴大到正餐,從正餐走向全品類。
當前中國即時配送市場的日均單量維持在約2億單,最近幾個月,總訂單量和份額都趨于穩定。經營提質、提效成為各平臺的核心關注點。
據淘寶公布,提升經營效率,優化用戶結構、訂單結構、履約效率和成本,將是下一階段的重點,而這都意味著品牌零售的重要性上升。
首個“大消費”雙11,有何不同
發布會透露,今年雙11前,40萬家品牌門店接入淘寶閃購。
今年也是閃購首次參加到雙11的優惠中。
由于配送履約成本,同一種商品在即時零售平臺,一般都不會參與電商平臺的促銷活動。今年,入駐淘寶閃購的品牌商品中,部分商品兼容雙11大促的優惠,延續天貓618的全場直降機制,無門檻立減85折,疊加9折消費券。
這既是商家的新機會,也對經營提出了新要求: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經營。處端表示,平臺將推出一系列措施,支持品牌進行調整,如“一店通多端”、物流支持、閃購大牌日等。
已經有較早吃螃蟹的品牌。美妝品牌自然堂2020年宣布啟動數字化轉型,布局“一盤貨”新模式,在全國建立14個分倉。這套倉配體系可以實時進行調度:“60%做爆品,30%做應急補妝品;不同城市倉庫差異化配置,大幅增加熱門商品備貨量。”
上線不到兩周,自然堂在淘寶閃購成交榜登上美妝品類前5名。
雙11前,不少品牌集中上線淘寶閃購。9月15日,美的首批近90家線下門店倉接入淘寶閃購。9月18日,追覓的天貓官方旗艦店打通淘寶閃購,33家直營店支持直送。9月25日,vivo首批超1000家體驗店接入淘寶閃購。
這些品牌大多從來沒有以官方形式參加過即時零售。
作為上一種即時零售形態的“商超便利”服務,商品結構類似于社區便利店,以白牌貨源為主。而在大多數品牌的經營架構中,線上是線上,線下是線下,消費人群也被這一架構分開,缺少整合運營工具。
電商平臺自身也面臨同樣的問題。淘寶有10億用戶,但容易觸達的只有店鋪的會員,以及平臺的88VIP會員。長期以來,沒有一個工具,能夠把全部的10億消費者運營起來。
今年8月,淘寶上線了大會員體系,把所有10億用戶分為6個層級,鉑金及以上的會員可以88元開通88VIP。
這10億大會員中,鉑金及以上的會員數量過億,在淘寶的年消費天數超過90天,代表著國內購買力位居前列的群體。
數據還發現,存在億級規模的消費者,在平臺上表現為“閃購高頻、實物低活”,也就是經常點外賣,但不怎么買東西。他們的客單價要遠高于整體水平。
這意味著在雙11之前,淘寶又獲得了億級的高頻消費者,成為品牌商家潛在的客戶。
同時,每個大會員層級對應不同的權益,有電商優惠,也有來自各個業務的便宜外賣、折扣機酒、打車券等。
更豐富的場景有利于隨時滿足消費者的需要,提升活躍度,核心消費人群也更愿意把衣食住行、吃喝玩樂挪到淘寶。大會員的出現意味著商家的廣告投放、營銷、獲客以及運營將更加精準,經營效率有望再度提升。
關鍵人群仍是品牌新增量
除了大會員體系,淘寶大消費的另一個支柱,來自88VIP會員。
淘寶88VIP的規模一年增長了一千多萬,從去年雙11的4200萬,增長到今年同期的5300萬。今年雙11,在5折外賣,以及平臺投入的500億會員權益推動下,會員人數很可能還將出現一波快速增長。
這使得88VIP成為國內最大的電商付費會員體系,或許也是最大的品牌消費主力人群,同時保持著增長速度,在電商領域是相對獨特的存在。
88VIP的人均年度消費金額是非會員的9倍,在天貓,頭部品牌的生意55%以上由88VIP貢獻。
處端在發布會上直言:“88VIP說好,等于品牌核心增長。”
作為核心消費人群的88VIP,是品牌經營確定性的來源。2022年,貝恩公司在一份報告中提到:當年雙11,69%的消費者會在三個及以上的平臺購物,37%在五個及以上的平臺購物。
在這個背景下,忠誠度、復購,是品牌最重視的運營維度。
而付費會員不同于大會員。不論是線下的Costco,還是線上的淘寶88VIP,每個能達到一定規模的付費會員體系,都隱含著顧客“用腳投票”的意味:消費者通過付錢,主動選擇自己喜歡的平臺。
去年以來,與88VIP專享權益合作的品牌商品數量同比增長了96%,接近翻倍。
閃購和大會員作為入口,帶來的流量被88VIP機制承接、留住,成為品牌與平臺的長期用戶資產。
對于大消費時代第一個天貓雙11,許多動作才剛起步,但這一策略的目標還是相對清晰的:全場景的消費需求,新尖爆品即時送達,線上線下同價、共享大促優惠。
雙11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每當中國電商走到模式創新的節點上,高流量、高爆發的大促,都是品牌重要的試驗場,也是淘汰賽。
可以說,市場格局處在激變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