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匯區委書記曹立強在10月16日的上海市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十四五”以來,上海徐匯搶抓發展機遇,全棧布局人工智能創新鏈產業鏈。目前,全區已集聚1500余家人工智能企業、755家大模型企業和62個備案大模型(占全市61%),總產出達千億規模。徐匯已落地國家人工智能子基金等基金,規模超千億元。
上海市徐匯區副區長陳勇表示,立足“十五五”,徐匯區將聚焦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重點領域,以高質量孵化器和科創街區為載體,加快打造“科創核爆點”,為上海深化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貢獻徐匯力量。
點燃人工智能創新“核爆點”
2018年首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徐匯開篇以來,該地區牢牢把握全球人工智能變革趨勢,將人工智能列為“十四五”四大戰略產業之一,著力于打造全國人工智能產業高地。
曹立強表示,徐匯區重點抓三件事。一是科創策源。服務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上海創智學院等創新“國家隊”,集聚清華、復旦、交大、港科大等高校創新中心,以及浦芯研究院、交大工研院等新型研發機構,上海五大基礎模型均誕生于徐匯。二是應用導向。實施“人工智能+”行動,聚焦制造、文旅、教育、治理等15個領域,開設上海首家智能產品體驗中心。三是生態支撐。接續推出北楊人工智能小鎮等創新創業載體,做強算力、算法、語料、資本、人才等要素保障,其中,已落地國家人工智能子基金等基金,規模超千億元。
“特別是2023年,38天建成全國首個大模型創新生態社區——模速空間,點燃人工智能創新‘核爆點’。”曹立強說。
徐匯正重點打造四大千億級戰略產業集群,其中就有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數字經濟產業集群。據上海徐匯區委副書記、區長王華介紹,徐匯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近千億,先后落地了國家集成電路三期人工智能子基金、上海人工智能母基金等,成功入選首批股權投資集聚區。
全球人工智能青年可以“拎包入駐”
人工智能是“年輕的事業”,更是年輕人的事業。陳勇表示,徐匯為全球人工智能青年提供“一站式拎包入駐”,打造基礎研究深化、核心技術突破、高端人才集聚的創新高地。
上海徐匯的西岸“模速空間”,已吸引200余家企業入駐,入孵企業估值超百億家,帶動全區進一步集聚1500余家人工智能企業、755家大模型企業。陳勇表示,將進一步拓展孵化載體,讓更多優秀的AI企業可以“拎包入駐”。
“還有北楊人工智能創新小鎮,目前我們圍繞上海創智學院加快集聚一批高校聯合創新中心,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陳勇說,20億元的“上海徐匯人工智能青年創業基金”已設立,為創業者提供早期支持和全周期服務,預計明年年底將會集聚超萬名人才從事人工智能產業。
數據顯示,上海徐匯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十四五”期間地區生產總值連跨兩個“千億”臺階,預計突破4000億元,總量居中心城區第一,人均GDP翻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