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期貨業協會公布了2025年9月全國期貨市場交易情況。
數據顯示,中國期貨市場延續年內的活躍態勢,以單邊計算,9月全國期貨市場成交量為7.70億手,成交額達71.50萬億元,同比分別下降3.03%、增長33.16%。
雖然成交量略有回落,但成交額的強勁增長顯示出大宗商品與金融衍生品價格波動明顯加大,投資者交易熱情依舊高漲。尤其是貴金屬與金融期貨貢獻最大,金、銀價格雙雙創出歷史新高,吸引了大量機構和個人投資者參與交易與套保,成交額飆升。
中金所、廣期所增速領跑
從前三季度累計情況看,1—9月全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量為67.44億手,累計成交額達547.62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29%和24.11%,顯示出期貨市場整體規模穩步擴張,投資與風險管理功能進一步增強。
分交易所看,9月全國五大期貨交易所成交表現總體穩健。
上海期貨交易所當月成交量為1.93億手,成交額20.27萬億元,分別占全國市場的25.1%和28.35%。雖然成交量同比下降18.31%,但成交額增長13.06%。9月末,上期所持倉總量995萬手,環比下降14.66%。
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9月成交量為1220.41萬手,成交額為2.03萬億元,分別占全國市場的1.58%和2.83%,同比分別下降15.88%和24.69%。9月末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持倉總量為416,190手,較上月下降8.64%。
鄭州商品交易所當月成交量為2.62億手,占全國市場的33.98%;成交額7.35萬億元,占比10.28%。雖然成交量、成交額分別同比下降10.44%和11.61%,但從累計數據看,1—9月鄭商所成交量仍同比增長20.54%,顯示農產品及輕工業品板塊交易依然活躍。
大連商品交易所則表現相對穩健,9月成交量2.15億手,同比增長4.68%;成交額9.10萬億元,同比增長12.08%,占全國市場的12.73%。這反映出黑色系及油脂油料板塊的交易活躍度有所回升。
作為金融類期貨交易所中,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中金所)表現尤為突出。9月成交量為3514.76萬手,成交額29.62萬億元,同比分別大增54.59%和89.74%,占全國市場的4.56%和41.42%,顯示金融期貨工具的投資與避險需求持續升溫。前三季度累計成交量同比增長31.8%,成交額同比增長53.26%,成為拉動全國期貨市場增長的核心動力之一。
新興的廣州期貨交易所表現亮眼。9月成交量5237.72萬手,成交額3.14萬億元,同比分別激增134.33%和203.87%。前三季度累計成交量增長165.82%,成交額增長152.72%,顯示多晶硅、碳酸鋰等綠色品種的交易活躍度持續攀升。
貴金屬與金融期貨貢獻最大
雖然9月全國期貨成交量環比略降,但成交額環比大幅增加。
據格林大華期貨首席專家王駿分析,主要原因是商品期貨中不同板塊之間此消彼長,能源、化工和農產品板塊成交量有所萎縮,而貴金屬與金融期貨的價格大幅波動推升了整體成交額。
數據顯示,貴金屬期貨當月成交額環比大增108%,金融期貨環比增長15%。其中,滬金、滬銀價格雙雙創出上市以來新高,吸引大量機構和個人投資者參與交易與套保,成交額飆升。與此同時,滬深300股指期貨、國債期貨等金融衍生品也因市場波動加劇而顯著放量,成為推動整體成交額上升的關鍵因素。
從1—9月累計數據來看,今年期貨市場的亮點集中在以下五個板塊:
一是金融期貨板塊表現突出。 前三季度金融期貨成交量和成交額分別同比增長31.8%和53%。隨著股指波動加大、利率預期變化頻繁,機構投資者廣泛運用股指期貨、股指期權及國債期貨進行資產配置和風險對沖,金融衍生品市場的投資功能不斷強化。
二是有色金屬與新能源金屬板塊交易活躍。 成交規模同比分別增長57%和10.8%。今年以來,“反內卷”政策及新能源產業鏈擴張帶動碳酸鋰、多晶硅、工業硅等品種的價格波動明顯,吸引產業鏈企業和投資機構積極參與交易。
三是貴金屬板塊熱度空前。受全球地緣政治風險與美聯儲降息預期推動,金銀價格持續創新高。1—9月貴金屬期貨期權成交額同比增長44%,成為投資與避險的重要工具。
四是能源與化工板塊保持高景氣。 前三季度能源板塊成交量同比增長67.6%,成交額增長28.5%;化工板塊成交量增長25.3%,成交額增長16%。原油、焦煤、焦炭等能源品種以及石油化工、煤化工、鹽化工相關品種整體交易活躍,顯示產業鏈企業積極利用期貨工具進行套期保值與期現結合操作。
五是黑色金屬與建材板塊企穩向好。 受“反內卷”政策和基建預期支撐,不銹鋼、玻璃、鐵合金等品種成交活躍,前9個月成交量同比增長近20%。
展望未來,王駿認為,10月份國內期貨市場成交量還將有所下滑,主要受交易日減少、海外期貨市場波動加劇傳導至國內市場、A股指數橫盤震蕩引發期指活躍度下降等各類因素影響;10月份,國內期貨市場成交額同比仍保持增長態勢,主要是黃金白銀不斷創新高。
有效客戶數已突破270萬個,市場結構優化
總體來看,2025年前三季度中國期貨市場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上升、國內政策穩中求進的背景下,展現出強大的韌性與適應力。成交規模穩步擴大,交易結構更加多元,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和風險管理功能進一步凸顯。
據中國期貨市場監控中心,截至2025年9月末,全市場有效客戶數已突破270萬個,較去年同期增長14%。2025年前三季度,市場累計新增客戶65萬個,客戶基礎穩步增強。從結構上看,機構客戶延續平穩增長態勢,同比增幅3%;境外客戶增長更為顯著,同比增幅達11%,交易者分布于40個國家和地區。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隨著監管政策持續完善、交易所創新產品不斷推出,中國期貨市場的廣度與深度都將進一步提升。未來,金融衍生品與商品期貨的融合發展、跨品種套利及期權市場的擴容,將為投資者提供更加豐富的交易與避險工具。
中國期貨市場監控中心表示,客戶規模的穩步增長以及客戶結構的持續優化,為期貨市場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在客戶需求日益多元化的驅動下,我國期貨市場品種體系日益豐富,對外開放水平穩步提高,服務實體經濟方面的能力進一步增強,高質量發展步伐更加堅實。
排版:汪云鵬
校對:趙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