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安宇飛
“創新沒有錯誤,研發不談失敗?!弊哌M國投智能新總部,墻上的一行標語赫然在目。這把解開福建創新密碼的“鑰匙”,解答了“敢闖敢拼”精神是如何在這片土地上演變成一套可復制、可培育、可生長的創新機制。
“大家有個誤區,總認為企業有‘上帝視角’,知道做什么產品一定能成功。但實際上,在充分的市場競爭中,沒有任何‘上帝視角’會告訴我們,今天做這個產品就一定會成為爆款?!眹吨悄芸偨浝碇艹勺嫒缡钦f。
創新,不是一場路線明確、終點清晰的“短跑”,而是一場需要不斷試錯、調整方向、沒有盡頭的漫長探索。它需要勇氣和判斷力,更依賴機制,需要允許失敗、鼓勵冒險的組織土壤。
國投智能便在公司內部推行了“極客模式”,允許有創新思路的員工自由組隊、申請經費、購置各種“稀奇古怪”的設備來“玩”創新。就像谷歌,允許員工把20%的工作時間用于自己感興趣的項目。正是這種模式,為國投智能孕育出了一系列拳頭產品。
而更具魄力的是國投智能的“A+X”創新創業計劃,公司主動孵化內部團隊,給予資金、平臺支持和足夠自由度,推動其大膽研發。這種模式下孵化出來的“服云”等項目團隊最終以數億元估值被收購,實現了員工、企業與產業創新的多贏。
這種創新理念并非個例,在福建,越來越多的企業正以不同方式踐行著“創新無禁區,不唯結果論”的理念。如美圖,依托其深耕多年的美圖影像研究院(MT Lab),推行內部創新機制,孵化出Wink、美圖設計室、開拍、RoboNeo等AI產品,形成了覆蓋生活與生產力場景的“產品全家桶”,打開國內外市場增量。
福建整體的生態也在支持創新、支持試錯:總規模20億元的省級專精特新母基金試點最高50%的讓利及風險容忍;福建證監局推動地方政府定期舉辦“創投日”活動,引導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支持科創企業發展……福建創新的真正密碼,或許就藏在這種對“失敗”的包容和對“過程”的尊重中。它不追求“上帝視角”的精準預判,而是通過機制建設打開創新空間、降低試錯成本,形成呵護創新種子的“雨林生態”。
正如周成祖所說:“一家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是技術,而是文化——能夠持續吸引人才、孵化創新的文化。”技術總會過時,創新永無止境。福建將創新的“單點突破”變成了系統生態的培育,而這正是福建從“數字大省”走向“創新強省”的底層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