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市豬企2025年9月份銷售簡報近日集中出爐。
相關簡報顯示,上市豬企今年9月份生豬銷量、銷售收入變化趨勢各異,但銷售均價同環比均進一步走低。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0月以來,豬價跌勢未止,總體仍在進一步走低。
A股上市豬企9月份銷售簡報集中出爐
近日,主要上市豬企2025年9月的銷售簡報集中出爐。
10月10日晚間,天邦食品披露的2025年9月份商品豬銷售情況簡報顯示,公司2025年9月份銷售商品豬61.27萬頭(其中仔豬銷售25.23萬頭),銷售收入6.34億元,銷售均價13.69元/公斤(商品肥豬均價為12.80元/公斤),環比變動分別為15.68%、2.14%、-8.88%。
同日,大北農披露的2025年9月份生豬銷售情況簡報顯示,2025年9月份控股公司生豬銷售數量為37.37萬頭,銷售收入5.41億元。其中銷售數量環比增長6.10%,同比增長33.08%;銷售收入環比增長3.64%,同比增長-6.24%;商品肥豬出欄均重128.86公斤,銷售均價12.91元/公斤。
此前一天,包括牧原股份、溫氏股份、新希望在內的多家規模較大的上市豬企也披露了2025年9月份的銷售情況。
具體來看,牧原股份披露的2025年9月份銷售簡報顯示,2025年9月份,公司銷售商品豬557.3萬頭,同比變動11.05%(其中向全資子公司牧原肉食品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合計銷售商品豬277.8萬頭);商品豬銷售均價12.88元/公斤,同比變動-30.94%;商品豬銷售收入90.66億元,同比變動-22.46%;同時,牧原股份今年9月份的商品豬銷售數量、均價、收入環比均出現一定下滑。
溫氏股份披露的2025年9月份主產品銷售情況簡報顯示,公司2025年9月份銷售生豬332.53萬頭(其中毛豬和鮮品299.46萬頭,仔豬33.07萬頭),收入49.75億元,毛豬銷售均價13.18元/公斤,環比變動分別為2.45%、3.11%、-5.18%,同比變動分別為32.46%、-15.16%、-30.81%。
新希望披露的2025年9月份生豬銷售情況簡報顯示,公司2025年9月份銷售生豬139.42萬頭,環比變動4.22%,同比變動16.92%;收入17.46億元,環比變動1.39%,同比變動-23.82%;商品豬銷售均價12.89元/公斤,環比變動-4.80%,同比變動-31.47%。
總體來看,不同豬企今年9月份銷量、銷售收入變化趨勢各異,但銷售均價同環比均進一步走低。
10月份以來豬價仍在進一步走低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0月份以來,豬價仍在進一步走低。
據農業農村部全國重點農產品市場信息平臺數據,生豬(豬肉)生產價格方面,生豬市場價格(線上)近日連續下行,目前已經跌破13元/公斤,2025年10月10日生豬市場價格(線上)為12.50元/公斤。相較之下,2025年9月底生豬市場價格(線上)為12.59元/公斤,2025年8月底生豬市場價格(線上)為13.77元/公斤,2025年7月底為14.22元/公斤,2024年底則為15.98元/公斤,2024年8月一度超過21元/公斤。
豬肉消費價格近日也在走低。據農業農村部全國重點農產品市場信息平臺數據,目前豬肉批發價格已跌破19元/公斤,2025年10月10日豬肉批發價格為18.85元/公斤。相較之下,2025年9月底豬肉批發價格為19.40元/公斤,2025年8月底為19.76元/公斤,2025年7月底為20.50元/公斤,2024年底則為22.37元/公斤,2024年8月最高一度超過27元/公斤。
生豬期貨價格今年10月份以來則加速下跌。行情數據顯示,國內生豬期貨主力合約今年9月份累計下跌約9%。今年10月份以來短短兩個交易日國內生豬期貨主力合約則已累計下跌逾8%,其中10月9日大幅下跌5.88%,10月10日下跌3.21%。
豬價未來如何走?
對于豬價走勢,正信期貨近日的研究觀點認為,長期來看,基于生豬基本面周期推演,2025年生豬養殖行業已進入壓力期,本輪壓力期持續的時間以及跌幅遠未達到歷史平均水平,未來道阻且長。但今年政府對引導物價合理回升極為重視,5月下旬已啟動生豬行業降重去產能,政策調控的持續性可能縮短此次壓力期持續的時間,減緩豬價下跌幅度。
中期來看,正信期貨認為,通過構建反映仔豬供應和需求的領先指標判斷,豬價在未來三個月或繼續承壓。近年隨著規模化養殖推動專業分工加速,大規模養殖主體在前端環節的占比大幅提升,中小規模主體更多從事下游育肥環節,基礎產能波動趨緩而生產效率影響凸顯,仔豬供需對豬價的指引明顯加強。
華龍期貨日前發布的研究觀點認為,當前生豬市場供給端壓力未減,后續可能進入“供需雙增”格局,雖然消費逐步提振,但難以抵消供給端增量,當前市場生豬供需格局仍然偏松。該機構預計10月份生豬市場供過于求的格局難以根本改善,豬價可能仍然承壓運行,預計未來生豬價格或將維持低位震蕩。目前生豬合約估值不高下方存在成本支撐,未來有反彈預期,但是空間相對有限,盤面或維持低位震蕩。
校對:楊舒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