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豐擬動用千億港元私有化恒生銀行!
10月9日,匯豐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匯豐控股”,00005.HK)、 匯豐亞太與恒生銀行(00011.HK)發布聯合公告,宣布匯豐控股的全資附屬公司匯豐亞太作為要約人,擬以協議安排方式將恒生銀行私有化。
匯豐亞太方面給出的私有化建議為每股計劃股份提供155港元的現金代價,較恒生銀行于香港聯交所包括最后交易日前的30個交易日所報平均收市價每股116.5港元溢價約33%。
根據建議所提供的計劃代價,恒生銀行的估值為2900億港元,相當于2025年上半年賬面價值1.8倍,明顯高于香港同業的估值水平。此計劃代價為最終價格,將不再提高。
受該消息影響,恒生銀行10月9日暴漲25.88%,截至9日收盤報149.80港元/股;匯豐控股下跌5.97%,截至當日收盤報104港元/股。
總值1062億港元,溢價約三成
公告顯示,匯豐亞太已要求恒生銀行董事會向計劃股東提呈建議,根據公司條例第673條以協議安排方式將恒生銀行私有化。
若計劃生效,計劃股份將予以注銷,以換取計劃對價,即持有每股計劃股份可獲現金港幣155.00元(扣除股息調整金額,如有)。同時,恒生銀行股東將獲得2025年第三次中期股息,該股息不會從計劃對價中扣除。
計劃生效后,恒生銀行將成為匯豐控股的全資附屬公司。
155港元的計劃對價,較恒生銀行股份于香港聯交所最后交易日收市價每股港幣119.00元溢價約30.3%。同時較市場股票分析師于恒生銀行刊發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中期業績公告后所發出有關恒生銀行的最高目標價港幣131.00元溢價約18.3%,以及較中位目標價港幣109.50元溢價約41.6%。
匯豐控股及匯豐亞太認為,此計劃對價較恒生銀行股份的市場價值呈豐厚溢價,并反映恒生銀行于未來數年業務發展的潛在價值,同時為計劃股東提供即時變現的機會。
“綜合當前恒生銀行股票市場價格、估值基準及同業情況,本次155港元的作價具有顯著吸引力,有助于獲得中小股東的支持,同時也反映了交易的戰略價值溢價。”北京市京都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滕杰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
“市場表現反映出投資者對溢價的認可,但考慮到恒生銀行中期業績的不良升高、總減值貸款增加等表現,這一作價可能已充分計入當前的市場不確定性和房地產壓力,提供給少數股東一個相對慷慨的退出機會。總體而言,該作價在短期內提振恒生銀行股價,但對匯豐自身造成壓力。”丹陽投資董長、首席投資官康水躍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
截至公告刊發之時,恒生銀行已發行股份共計18.76億股,其中6.85億股將構成計劃股份。
根據每股計劃股份155.00港元的計劃對價,對恒生銀行的全部已發行股本估值約為2900億港元; 匯豐亞太將根據建議向計劃股東以現金支付的總額約為1062億港元。
匯豐亞太擬以匯豐集團的內部資源,支付建議下應付予計劃股東的計劃對價的全部金額。
公告強調,私有化不會改變恒生銀行與其客戶的日常互動。客戶的銀行賬戶和客戶經理(如適用)等將維持不變。
對于匯豐的財務影響而言,匯豐最新公布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CET1(普通股權一級資本)比率為14.6%。根據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分析,預計建議完成后的首日資本影響約為125個基點。
匯豐預期將透過自身業務的資本生成以及由本公告日期起計三個季度內不再啟動任何進一步的股份回購,將其CET1比率恢復至14.0%-14.5%的目標營運范圍。
“私有化若獲批準,匯豐的普通股一級資本充足率(CET1)將下降約125個基點,為此匯豐計劃暫停股票回購三個季度以重建資本,這可能導致短期股價波動和投資者不滿。”丹陽投資董長、首席投資官康水躍向界面新聞記者提及。
意欲何為?
對于本次私有化建議,有業內人士向界面新聞記者分析稱,恒生銀行有較多的房地產壞賬需要處理,私有化后,可以在內部逐步處理。
恒生銀行2025年中報顯示,由于市場的不確定性持續,貿易關稅的威脅、持續利率?企以及商業房地產市場長期低迷,恒生銀行審慎增加撥備,預期信貸損失錄得48.61億港元。于2025年6?30?,總減值貸款為550億港元。
且由于房地產?業持續?對信貸壓?,該行不良貸款比率達到6.69%,較去年底的6.12%進一步上升。
“恒生銀行近年來因香港和內地的房產市場疲軟而表現不佳,私有化有助于匯豐更直接控制并優化其資產配置,避免少數股東的潛在分歧。”康水躍向界面新聞記者分析稱。
匯豐控股行政總裁Georges Elhedery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則強調,這筆交易與壞賬狀況“無關”,“很大程度上”是一項促進增長的投資。
匯豐方面表示,通過私有化恒生銀行,可以有效精簡其于香港的業務架構,簡化決策流程并提高決策靈活性,為進一步增加投資及善用兩個品牌的協作帶來更佳的經濟效益。
上述業內人士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這的確也是好處之一,私有化后可以精簡架構,促進營運。
滕杰也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恒生銀行私有化是匯豐控股加碼香港本地市場、強化業務布局的重要舉措。“從戰略、市場、運營、成本四個核心維度看,匯豐控股私有化恒生的決策具有其合理的商業邏輯。”
“私有化將允許匯豐更緊密整合恒生的資源,進一步對齊經濟激勵,并釋放更多投資機會,以應對當前的市場挑戰,如恒生銀行面臨的房地產市場低迷和信貸壓力。 此外,這一決定彰顯匯豐對香港作為全球金融樞紐的信心,尤其在恒生中期業績顯示增收不增利,不良貸款比率上升的背景下,匯豐視此為對恒生銀行增長潛力的長期押注。 ”康水躍補充稱。
后續而言,Georges Elhedery表示將保留恒生銀行的品牌、傳統、獨特的市場定位和分行網絡,同時加大投資力度,推動產品、服務及科技創新,為客戶帶來更多選擇。
資源支持方面,匯豐表示,私有化后能更大規模以及更同步地在兩個品牌部署科技投資,并將繼續策略性地投資于恒生銀行的人力資本,為恒生銀行員工提供更多元化的培訓及工作機會,提升人才事業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精簡架構是Georges Elhedery的主營思路之一。在2024年10月22日,匯豐控股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正在簡化組織架構為四大業務,具體包括香港、英國、企業及機構理財、國際財富管理及卓越理財。目前匯豐的香港業務包括香港匯豐及恒?銀?的零售銀?及財富管理,和?商?融業務。
Georges Elhedery于去年9月2日正式走馬上任,其于2023年1月至2024年9月擔任集團財務總監。
預計將于2026年上半年完成實施
本次私有化,仍有待相關條件達成后才生效,其中包括獲股東投票75%支持,及少于10%的反對票。
此外,需注意的條件還包括:所有必要的第三方同意已取得或由相關方豁免;并無任何機關采取、提起、實施或威脅作出任何行動、法律程序、訴訟、調查、查詢或轉介等。
匯豐控股稱,鑒于準備計劃文件所需的時間,以及高等法院就計劃程序,在條件達成(或如適用,獲豁免)的前提下,預計建議將于2026年上半年完成實施。
受訪專家指出,若私有化實施,此后亦有多個事項需要注意。
滕杰表示,后續推進需重點關注交易審批程序合規性、資本結構平衡、品牌運營獨立性三大核心領域的風險防范與銜接。
康水躍認為,后續發展中,全資控股將令匯豐更直接管理恒生銀行的風險敞口,尤其是對中國香港房產市場,但這也放大了匯豐對中國經濟變化的敏感度,可能加劇財務波動。
“長期來看,此舉可能增強匯豐在亞洲的盈利整合和戰略自由,但需監控監管批準進程(包括股東大會和法院批準)。”康水躍補充稱。
恒生銀行創立于1933年,植根香港,目前服務近400萬名客戶,主要業務包括財富管理及個人銀行、商業銀行,以及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
1952年,恒生注冊為私人有限公司,并開展商業銀行業務。1965年,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取得恒生51%股權。收購背景是當時香港銀行爆發擠兌危機,恒生銀行亦受到影響,擠兌壓力之下,匯豐最終以5100萬港元收購恒生51%股權。
1969年,恒生銀行推出香港恒生指數,該指數已獲國際認同為反映香港股市走勢的主要指標。1972年,恒生銀行在香港交易所上市,股份獲超額認購近29倍,總認購金額達28億港元,至今已在港股市場馳騁逾50年。
如前文所述,恒生銀行當下正面臨著經營壓力。
2025年中期業績報告顯示,恒生銀行2025年上半年扣除預期信貸損失前的營業收入凈額為209.75億港元,同比增長3%;營業溢利為85.49億港元,同比減少25%;股東應占溢利為68.80億港元,同比減少30.46%。
恒生銀行在財報中指出,預期信貸損失變動及其他信貸減值提撥于2025上半年增加33.61億港元,為48.61億港元,其中25.40億港元來?香港商業房地產。
中金公司研報認為,減值損失計提大幅增加是公司凈利潤低于預期的主要原因。2025年上半年減值損失計提是去年同期的2倍多,信用成本上行至1.19%,這一數字在2024年上半年和2024年下半年分別為0.35%和0.77%,主要是針對新增香港商業地產不良貸款增加撥備計提,香港非住宅物業供應過剩令租金及物業價值持續受壓也影響預期信貸損失。
仲量聯行報告顯示,8月份香港甲級寫字樓租金按月微跌0.2%,為今年最小的按月跌幅;截至8月底,整體寫字樓空置率微升至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