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第十九屆上市公司價值評選專家評審會上,紅土創新基金總經理冀洪濤分享了關于當前內地企業赴港上市熱潮的核心動因及對A股資產估值的影響。冀洪濤認為,赴港上市熱潮有望推動中國核心資產價值估值修復,推動科技股估值水平與國際接軌。
冀洪濤表示,今年以來內地企業赴港上市熱潮的驅動因素有三方面:一是港交所制度優化降低了上市門檻。2024年港交所推出“科企專線”,為特專科技、生物科技企業開辟快速審核通道,同時完善了“A+H”二次上市規則,允許A股優質企業赴港,解決了此前“審核慢、門檻高”的痛點,使港股重新成為內地企業國際化的“優選平臺”。
二是內地企業全球化戰略與融資需求驅動。龍頭企業通過港股上市加速全球化布局,如寧德時代募資用于匈牙利工廠建設;恒瑞醫藥計劃將資金投入海外臨床研發。此外,港股以港幣計價的特性便于企業獲取美元融資,降低匯率波動風險。
三是國際資本對中國資產的重新定價。美聯儲降息預期下,非美資產吸引力上升,海外長線資金回流中國市場。寧德時代H股上市后獲科威特投資局等23家基石投資者認購,募資份額占比達60%以上;恒瑞醫藥H股因創新藥管線獲外資溢價配置,上市后H股較A股溢價持續擴大,反映國際資本對中國核心資產的長期信心。
談到赴港上市熱潮對A股估值體系的影響,冀洪濤認為,當前AH股溢價指數處于歷史底部區間,部分龍頭企業H股出現溢價,有望通過“套利交易”和“價值投資”機制推動A股估值修復。長期來看,A股核心資產估值將更貼近全球定價體系。冀洪濤同時談到了對成長股的估值影響,認為成長股估值邏輯向“技術壁壘”切換。港股市場對科技企業的估值更側重研發投入與技術壁壘,促進A股市場從估值驅動轉向成長驅動。
對港股市場有哪些影響呢?冀洪濤認為,赴港上市熱潮重塑了港股流動性,南向資金主導與成長風格崛起。據觀察,南向資金成市場“壓艙石”,表現為港股通資金的流入規模和交易占比均創歷史新高。資金流向從高股息(金融、公用事業)轉向成長板塊,港股市場結構從“金融地產主導”轉向“科技+消費”驅動,流動性向頭部成長股集中。
紅土創新基金總經理 冀洪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