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劉敬元
渤海人壽化險取得階段性進展,并開啟新階段。
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2024年末,天津國資對渤海人壽的首輪增資正式落地。此次增資后,渤海人壽正式脫離“海航系”,轉型為天津國資控股的機構。目前,該公司已完成從天津自貿區到天津空港經濟區的遷址工作。
在公司股權結構變化的同時,渤海人壽的治理體系也在重塑。
天津國資將繼續注資
渤海人壽透露,2024年末完成天津國資10億元首批增資,實現國資控股。“后續天津國資股東還將進一步注資,以推進公司穩健發展、支持公司長遠戰略。”渤海人壽相關人士稱,目前,渤海人壽正在推進國資控股后的二輪增資相關準備工作。
該公司表示,通過補充資本,該公司的凈資產及償付能力充足率將得到有效提高,整體抗風險能力及治理水平也將得到顯著改善。
在提高盈利能力方面,渤海人壽介紹,正從負債端、投資端、內部管理方面多管齊下。
9月24日,渤海人壽官網公告,基于公司整體規劃和實際經營發展需要,該公司營業場所變更至天津市空港經濟區西四道168號融和廣場。
“當前,隨著股權結構調整、治理體系優化,實現國資控股的渤海人壽已獲得了風險化解的重大進展,實現平穩落地。”渤海人壽相關人士表示,新職場位于天津空港經濟區,這一區位優勢使渤海人壽能更好地依托國有股東背景與自貿區政策優勢,迎來新發展機遇。
化險過程中
努力保持經營平穩
渤海人壽成立于2014年12月,是首家落戶在天津自貿區的壽險公司,該公司被視為海航系“親兒子”,這是海航系退出原持股50%的新光海航人壽(現鼎誠人壽前身)過程中,新發起設立的一家壽險公司。渤海人壽注冊資本在成立時為8億元,經歷兩次大手筆增資后增至130億元,并維持到天津國資入主前,是少數達到百億資本的中小壽險公司之一。
該公司成立之初,壽險行業正處于監管松綁放開前端、費率改革紅利的快速發展期,中小險企業務、模式各種創新,出現了以安邦為代表的資產驅動負債模式,一眾險企保費突進。渤海人壽也曾定位為創新型保險公司,希望迅速做大公司的資產規模和業務規模,打造影響力。其業務一度快速增長,總保費從2015年的33億元大增至2016年的185億元,不過,這多是由萬能險等短期理財險業務撐起來的規模。
此后,隨著監管引導行業回歸保障、發展長期儲蓄和風險保障業務,渤海人壽轉為推進價值轉型,發展保障型業務,此后年度保費降至百億元以下水平,激進的風險也逐漸暴露。
自2024年開始,渤海人壽未再披露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和年報。在此之前,渤海人壽自2020年二季度開始,連續多個季度的風險綜合評級為C類,即不達標,該公司解釋稱主要風險來自于公司治理等方面。
渤海人壽相關人士介紹,歷史遺留問題給公司經營帶來了諸多困難和挑戰,但渤海人壽在風險化解過程中努力保持了總體經營的平穩有序。
新董事長獲批
高管招聘推進中
在股東股權結構變化的同時,渤海人壽的治理體系也有逐步優化的信號。渤海人壽9月24日在官網公告,根據天津金融監管局批復核準,由寇江華出任渤海人壽第二屆董事會董事、董事長。今年3月,寇江華已接任渤海人壽黨委書記,目前他還擔任渤海人壽臨時負責人。
公開資料顯示,寇江華于1976年出生,碩士研究生學歷,金融學(含保險學)專業,他兼具監管經驗、地方實踐和市場化操盤履歷。寇江華有近18年的監管工作經驗。2000年8月進入原中國保監會,曾任職于原中國保監會辦公廳、原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其中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的監管工作經歷超6年。
2015年至2017年期間,寇江華任天津市濱海新區中心商務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掛職),2018年4月開始他主職天津港保稅區管理委員會副巡視員。寇江華還曾擔任多個職務,包括天津市濱海新區金融工作局黨組書記、局長,以及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管理委員會辦公室黨組成員、副主任,天津市濱海產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等職務。
此前,渤海人壽剛因高管公開選聘而受到關注。渤海人壽9月9日通過官微等渠道發布了面向社會公開選聘高級管理人員的公告,擬選聘兩名副總經理,分別負責分管保險業務渠道,以及戰略企劃、資本運營工作,且選聘條件較為嚴格。據介紹,目前渤海人壽高管選聘工作已進入候選人甄選階段。同時,渤海人壽表示,總經理相關選聘工作也在積極開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