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際金價走高,國內黃金板塊大漲。
截至10月9日發稿前,四川黃金(001337.SZ)漲停,山東黃金(600547.SH)上漲9.23%,中金黃金(600489.SH)、招金黃金(000506.SZ)、紫金礦業(601899.SH)等跟漲。
國內金飾價格也持續走高。其中,周生生足金飾品價格升至1170元/克,周大福、潮宏基等足金飾品升至1168元/克。
繼10月7日紐約黃金期貨主力合約價格首次突破4000美元后,10月8日該期貨價格一度突破4081美元/盎司;同日,倫敦現貨黃金價格也突破每盎司4000美元關口,創歷史新高。截至10月9日發稿前,紐約黃金期貨主力合約價格為4038美元/盎司,倫敦現貨黃金價格為4012美元/盎司。
近期,中東地緣沖突升級、美國政府“停擺”等加劇不確定性,推動全球避險需求爆發性增長。同時,全球去美元化進程加速,黃金成為對沖美元信用風險的戰略工具。此外,實際利率持續下行,美聯儲降息推動黃金持有成本降低。這些因素疊加下,使金價突破歷史性關口。
在此背景下,各國央行持續增持黃金。10月7日,我國央行公布最新的官方儲備資產情況顯示,9月末,央行持有黃金7406萬盎司,較上月末增加4萬盎司。這是自2024年11月以來,央行連續第11個月增持黃金。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在接受央廣網記者采訪時表示,近期央行繼續增持黃金,主要原因是美國新政府上臺后,全球政治、經濟形勢出現新變化,國際金價有可能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易漲難跌。這意味著從控制成本角度出發暫停增持黃金的必要性下降,而從優化國際儲備結構角度增持黃金的需求上升。
世界黃金協會數據顯示,過去四周黃金ETF凈流入資金激增至136億美元,這意味著2025年至今凈流入規模已突破600億美元,創下歷年最高紀錄。這些ETF持有的黃金總量已超過3800噸,逼近新冠疫情引發風險資產拋售期間達到的峰值。
根據最新的研究報告,高盛已將2026年12月金價預估上調至4900美元/盎司,先前預估為4300美元。預計2025年和2026年各國央行的黃金凈購買量將分別平均為80噸和70噸,因為新興市場央行可能會繼續通過增持黃金來實現外匯儲備的結構性多元化。
高盛分析師表示,隨著市場預期美聯儲將在2026年中期前降息100個基點,西方黃金ETF持倉規模預計將持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