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10月8日15時48分,“雙節檔”(10月1日至10月8日)電影市場總票房已達18億元。《志愿軍:浴血和平》(以下簡稱《志愿軍3》)以4.43億元的檔期票房摘得票房冠軍。至此,年內電影總票房已經達到437.61億元。
燈塔專業版數據分析師陳晉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雙節檔”影片類型豐富多元,涵蓋歷史戰爭《志愿軍3》《731》、奇幻動作《刺殺小說家2》、喜劇家庭《浪浪人生》、動畫《三國的星空第一部》《豬豬俠·一只老豬的逆襲》以及犯罪劇情《震耳欲聾》《風林火山》《畢正明的證明》等多種題材,滿足了不同觀眾群體的觀影需求。
長三角電影市場研究中心秘書長陳丹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雙節’期間的影片整體都還可以,但亮點不夠突出。近年來,電影市場觀影人群購票趨向理性和謹慎,觀眾會根據電影后期口碑發酵情況再入場。在此背景下,如果上映初期沒能引發口碑傳播,后續的票房增勢也會受到影響。”
《志愿軍3》成為檔期冠軍
《志愿軍3》是繼2023年《志愿軍:雄兵出擊》以及2024年《志愿軍:存亡之戰》之后的續作,成為今年“雙節檔”票房冠軍。截至目前,《志愿軍》系列電影的總票房已經突破25億元。
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該系列三部影片背后的主要出品公司都包括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博納影業集團有限公司,這兩家上市公司成為該系列電影最大受益方。從票房分成比例來看,目前《志愿軍3》的片方分成已達1.7億元,平臺預測其最終票房將在6.82億元左右,照此計算,片方最終分成可能達到2.7億元。《志愿軍》系列電影片方的總分成有望突破10億元。
從上映新片來看,影視公司普遍加強了對IP電影的打造。例如同期上映的《刺殺小說家2》以及《三國的星空第一部》。不過,這兩部影片在口碑和票房表現上都未能推動總票房更上一層樓。
談及IP打造的難點,一位影評人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電影市場近兩年最大的變化是電影的口碑表現決定其IP商業價值。簡而言之,能實現IP轉化的高票房電影一定也有高口碑。但是,對于口碑兩極分化的電影即使第一部票房爆了,也很難在續作上復制成功。此外,在打造IP電影的同時,企業要分清影片受眾和定位,否則上映后可能變成只有細分受眾狂歡卻難以破圈,出現票房不及預期的情況。”
總票房低于去年同期
整體來看,在票價方面,今年“雙節”期間影片的平均票價為36.6元,較去年國慶檔的40.6元明顯下降,進一步降低了觀影門檻。10月4日,多部國慶檔新片都宣布下調最低結算票價,帶動當日平均票價環比下降2元。
今年國慶檔與中秋節假期重合,檔期時長較以往增加一天,這為國慶檔新片營造了有利的市場環境,原本有助于影片發揮長尾效應,更有利于票房沖刺新高,但新片的最終票房表現卻低于去年同期。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觀眾對電影的選擇越來越謹慎。大部分觀眾不再選擇“無腦沖”,而是先等待首批觀眾的口碑情況再做打算。國慶檔缺乏高口碑電影,基本都有明顯的兩極分化,這會進一步影響后續觀眾進入影院貢獻票房。
“娛樂環境的諸多變化,讓電影市場迎來線上線下的雙重挑戰。既要面臨來勢洶洶的AI和短平快的視頻內容沖擊,線下還有多樣化的娛樂選擇對消費群體進行分流。如何用更優質的技術和內容吸引觀眾,這恐怕是電影行業未來要長期面臨的問題。”上述影評人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