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A股共有4561家上市公司獲得券商、險資等機構調研。
上述機構調研的4561家公司中,包括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水晶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在內的650家公司獲得了100家及以上機構的集中調研。其中,中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1348家機構的調研數量位居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前三季度,被100家及以上機構集中調研的650家公司二級市場表現普遍亮眼,共有569家公司股價期間累計上漲,占比高達87.54%。其中,120家公司股價期間累計漲幅超過100%,勝宏科技(惠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勝宏科技”)、廣東思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都新易盛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二級市場表現尤為突出,期間累計漲幅分別為581.06%、394.08%、344.84%。
據記者梳理,技術突破疊加產品放量是推動公司股價上漲的重要因素。以勝宏科技為例,一方面,公司持續強化技術壁壘,率先突破高多層與高階HDI(高密度互連板)相結合的核心技術壁壘,具備100層以上高多層板制造能力。另一方面,公司抓住AI算力技術革新與數據中心升級浪潮帶來的歷史新機遇,深耕國際頭部大客戶,快速落地AI算力、數據中心等領域的產品布局,實現大規模量產。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方面,機構通過調研能夠獲取財報之外的詳細信息,如訂單進度、技術落地情況,從而避免僅依賴公開數據導致的判斷偏差,為選股提供更精準的依據。另一方面,機構調研后往往會將專業分析轉化為公開信息,幫助普通投資者理解行業趨勢與企業價值,推動二級市場價格向企業真實價值靠攏。
在上述機構調研的4561家公司中,汽車零部件、通用設備等熱門賽道備受機構青睞,涉及公司數量分別為226家和221家。
“今年以來,乘用車市場需求持續釋放,各大車企不斷推出新車型,對零部件的需求顯著增加,為產業鏈企業帶來了更多訂單。”上海大學悉尼工商學院講師王雨婷表示,人形機器人商業化進程加速,汽車零部件企業憑借精密制造技術積淀與傳感器研發優勢,深度融入人形機器人供應鏈,進一步拓展了新的利潤空間。
通用設備方面,“隨著傳統制造業的自動化、智能化升級,以及儲能、光伏等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這種橫跨存量升級與增量擴張的需求格局,為通用設備企業業績增長提供了可預期的支撐。”王雨婷補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