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吳少龍
“雙節”長假首日,深圳32℃的高溫里,前海冰雪世界入口處飄來陣陣寒氣——身著短袖的市民排起長隊領取雪具,假期前3日的滑雪門票早在節前便售罄。“過個關就能滑專業雪道,這趟太值了!”來自香港的林先生舉著雪板,鏡片后滿是興奮。這個“雙節”,以冰雪樂園、社區賽場為代表的體育消費新場景,正重塑大灣區假日經濟版圖。
“咔嗒”一聲,市民張女士的手機記錄下孩子在冰雪樂園里玩雪上卡丁車的畫面。前海冰雪世界相關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10月1日至3日,前海冰雪世界每天接待游客人數超3.3萬人次,其中雪場日均人流量約5000人次。
前海冰雪世界,這處總投資296億元的項目,不止是滑雪勝地,而是集成五星級酒店、冰雪主題商業小鎮,構建起“滑雪—住宿—購物—娛樂”的一站式體驗區。據介紹,項目預計年接待游客300萬人次,帶動周邊GDP年增12億元。
在全年無雪的深圳,冰雪運動已成為消費新引擎:2024年參與人數突破50萬人次,同比增長30%。近年來,深圳年均舉辦冰雪國際賽事超10場,帶動贊助、轉播、旅游等收入超10億元。
華發股份相關負責人表示,前海冰雪世界將以滑雪為核心,融合體育、潮流等多維業態,打造灣區運動社交新地標。未來將推動冰雪運動從專業賽場走向大眾生活,讓冰雪熱情融入灣區四季。
10月1日,深圳寶安區迪卡儂建安店“Playground運動能量場”里,6歲男孩豆豆練輪滑時,媽媽陳女士已在購物車放好輪滑裝備:“體驗后直接報課買裝備,更劃算”。另一邊,福田區蓮花山公園旁,72歲張大爺用智能太極揉推器鍛煉:“掃碼能用,還能看運動報告”。據統計,目前深圳已建成室外智能健身房200余處,日均使用量約3萬人次。
社區體育場景的升級,催生出新型消費模式。位于南山區的“深圳湄南河體育小鎮”,其前身是老舊廠房,改造升級后變成集“新潮運動+休閑社交+培訓教育”于一體的體育消費目的地。與傳統場館不同,這里引入了包括卡丁車、潛水、馬術等20余項國際化、高端、新銳的運動項目。這樣的創新并非個例,深圳許多特色體育場館都在結合自身優勢探索差異化路徑。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深圳已建成各類特色體育場館超200個,覆蓋新潮運動項目50余種。這些特色場館帶動的體育消費每年遞增,而且與傳統場館相比,特色場館的消費客單價更高,約為傳統場館的2.5倍,消費鏈條也更長,真正實現了體育消費的“多元裂變”。
“雙節”期間,第十五屆全運會籌備進入沖刺階段,這場首次由粵港澳三地聯合舉辦的全國性盛會,正成為“體育+消費”融合發展的重要契機。同步推進的“深圳購物季”“2025廣州體育消費季”等活動,與賽事籌備形成疊加效應,推動大灣區邁向體育融合發展的關鍵節點。
記者了解到,隨著第十五屆全運會籌備工作不斷推進,深圳主動搭建政策與資源平臺,以“賽事引流、全民參與”為核心方向,引導各大商圈深度綁定體育消費,探索“賽事聯動+主題營銷+場景營造”融合模式,形成“政府搭臺、商圈唱戲”的良性互動格局,不僅顯著提升客流量與銷售額,更讓體育消費成為商圈發展新增長點,為深圳經濟注入強勁活力。
企業也加速布局。全球知名多領域專業運動品牌迪卡儂在大灣區推進“雙開兩煥”計劃:深圳建安、廣州沙園兩家新店開業,深圳新湖、彩田兩家門店升級。“迪卡儂堅定看好大灣區市場的發展前景,對在這片熱土的深耕充滿信心。我們將助力大灣區打造高水平體育產業生態與健康生活方式。”迪卡儂中國零售副總裁黎曉春表示。
從熱帶雪場到社區賽場,當“請你流汗”成為新風尚,體育消費正以更立體的場景、更綿長的鏈條,變成城市最活躍的經濟細胞,成為假日經濟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