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聶英好
為期8天的“雙節”長假落幕,全國消費市場活力不斷增強。據商務部商務大數據監測,假期前四天全國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3.3%,文旅融合成為消費最強引擎,消費市場呈現政策托底、品質升級、體驗為王的鮮明特征。
今年“雙節”假期,新場景、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品質化、體驗化消費特征愈發鮮明。數據顯示,假期前三天,商務部重點監測的78個步行街和商圈客流量同比增長4.2%。各大商圈突出各自特色,打造商、旅、文、體、展深度融合的消費新場景。
具體來看,重慶商圈音樂節、美食節輪番登場,中心城區解放碑等20個重點商圈消費總額同比增長11.38%。哈爾濱中央大街推出融合傳統音樂與現代電子音樂的木偶戲,打造“觀演+購物”新體驗,日均客流量超過80萬人次,同比增長近40%。成都、長沙紛紛推出2025年“雙節”假期重點促消費活動,如成都熊貓消費節、長沙“首發長沙”消費季,超百家首發店鋪帶動新消費潮流。
科技類商品成為假期消費“香餑餑”。今年“雙節”假期,杭州多個商圈以“黑科技”引流,如“杭州科技旅游十景”之一的文三數字生活街區迎來了許多年輕游客。在該街區里,50余款機器人擔當起“打工天團”,帶來搏擊、鼓樂、茶藝等近20種多元化互動表演體驗。在深圳南頭古城,專賣科技產品的店鋪里人頭攢動,無弦吉他、空氣架子鼓、能做翻譯的AI眼鏡等近2000種商品吸引了大批消費者前來體驗。
政策紅利成為今年“雙節”假期期間激活消費的重要推手,各地政府與金融機構協同發力,圍繞多個核心消費場景推出系列優惠舉措。
假期前夕,國家發改委下達第四批69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據統計,截至10月7日,商務部汽車以舊換新平臺已收到補貼申請超127萬份,帶動新車銷售額超1600億元;823.8萬名消費者購買八大類家電產品1178萬臺,帶動銷售額超557億元。
各地政府同步跟進補貼政策,10月1日至3日,云南三天內發放家電家裝補貼5.63萬筆,帶動消費2.05億元;河南從9月26日起共分四輪發放1.1億元的通用消費券,覆蓋百貨、餐飲、酒店、文旅等多個領域。
10月2日,湖南株洲天澤華麗服裝市場,數百家商戶推出“雙節”特惠、直播展演等活動,吸引消費者前來打卡購物。同在10月2日,江西蘆溪縣仙鳳三寶園內,呦呦歡樂劇場座無虛席,兒童劇《萊杰的愿望》贏得陣陣掌聲;在潮玩市集與法治文化廣場上,特色小吃與手工藝品攤位前人頭攢動,當地發放100萬元消費券,以“政府補貼+企業讓利”雙向發力,有效激發消費潛力。
據了解,在10月國慶文化和旅游消費月期間,各地將結合國慶、中秋特點舉辦超2.9萬場次文旅活動,發放超4.8億元消費補貼,以“真金白銀”激活消費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