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吳家明
國慶中秋長假期間,國際金價的表現尤為搶眼,紐約期金歷史首次突破每盎司4000美元整數大關,年內大漲逾50%。10月8日,倫敦現貨黃金價格也首次站上每盎司4000美元整數關口。
國慶中秋長假,黃金消費市場也迎來小高潮。證券時報記者走訪深圳水貝市場和多家品牌金飾門店發現,國際金價強勢上行的影響迅速傳導至消費端,品牌金飾的“一口價”產品成為熱銷品種。
國慶中秋長假初期,證券時報記者走訪深圳水貝市場發現,金飾價格已經達到每克888元。與此對比的是,9月初水貝市場的金飾價格在每克796元左右。而到了10月8日,水貝市場的金飾價格已經攀升到每克926元。
“我們也沒想到金價越漲越高。”一位水貝市場金飾柜臺的負責人表示,“留深和來深過節的人越來越多,最近幾天來買黃金的顧客就有不少是來深旅游的外地游客,每年9月、10月是傳統婚慶旺季,也是婚慶金飾購買的高峰期,婚慶金飾是‘剛需’,而且大多數消費者都是買漲不買跌的心理,所以生意暫時還沒有受到高金價的影響。不過,還是有一些消費者處于觀望狀態,畢竟金價的漲勢太猛了”。
也有消費者表示“后悔”,自己一直抱著觀望心態,但沒想到金價再度迅速走高。“一個長假過去,一克黃金就漲了38元。”
有銀行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最近一段時間積存金業務的咨詢量大增。相較于黃金期貨投資,各大銀行的積存金投資更為穩定。“客戶在銀行的積存金賬戶達到一定額度后,可要求贖回實物黃金或由銀行協助變現。客戶贖回實物黃金時,需承擔實物黃金額外的買賣手續費;選擇變現時,手續費相對較低。”
對于品牌金飾,目前大多數品牌的金飾價格已經超過每克1160元。走訪中,多家黃金品牌的店員都以金價上漲作為營銷賣點,稱根據今年國際金價的漲勢,往后可能會更貴。“國慶中秋長假期間‘一口價’產品賣得較好,因為節后‘一口價’的飾品價格都要上調。”
有消費者表示,金價起伏很正常,從長期來看黃金作為避險資產的地位依然穩固。多位水貝商家也表示,最近金價持續走高,回收量并沒有明顯增加,可以看出大部分消費者還是看好金價未來走勢。與此同時,記者發現目前金飾回收的價差越來越大。以水貝市場為例,目前的回收價格與銷售價格的價差超過每克30元,而以往該價差僅10元至15元。
對于商家,記者在采訪中發現,許多商家已經開始采取措施控制風險。“我們現在采取的是‘賣多少就買回多少’的策略,只要有利潤我們就會拿去買金料保持住倉位,不會輕易增加庫存。”水貝市場一家金飾門店的陳經理對記者表示。
有分析人士表示,交易所交易基金(ETF)資金流入強勁以及各國央行有望持續購金,支撐金價創歷史新高。最新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中國黃金儲備報7406萬盎司,環比增加4萬盎司,為連續第11個月增持黃金。
高盛表示,2026年底黃金價格預測將大幅上調至每盎司4900美元,較此前預測的4300美元上調600美元。瑞銀則指出,黃金雖作為對沖通脹和地緣政治風險的工具,但投資者還應考慮價格波動、美國貨幣政策可能轉變的相關風險。
“本輪金價大漲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表示,此前美聯儲降息預期的不斷升溫直接提升了黃金作為非生息資產的吸引力。同時由于黃金與美元負相關性強化,美元走弱也成為金價上漲的重要推手。此外,全球央行持續購金、地緣政治風險加劇以及市場對美元和美債信心動搖,都助推了本輪金價的上漲。對于黃金的配置價值,柏文喜表示,中長期來看,全球“去美元化”趨勢、各國央行持續購金、地緣風險長期化、美元信用弱化等邏輯未變,黃金仍處于“超級周期”。雖然金價已創歷史新高,但從資產配置和風險對沖的角度看,黃金仍值得長期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