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核聚變賽道利好頻出!
據央視新聞報道,10月1日,位于安徽合肥的緊湊型聚變能實驗裝置BEST項目建設取得關鍵突破。BEST裝置主機關鍵部件——杜瓦底座研制成功并順利完成交付,成功精準落位安裝在BEST裝置主機大廳內,標志著項目主體工程建設步入新階段。
據悉,BEST采用緊湊高場超導托卡馬克技術路線,運用高性能超導磁體、氘氚聚變燃料等新技術,將首次在國際上演示核聚變發電。2025年5月,BEST的總裝工作正式啟動,預計將在兩年后建成,并在全球范圍內首次實現聚變能發電演示。到2030年,有望通過核聚變點亮第一盞燈。
當地時間10月1日,德國政府在柏林的聯邦內閣會議上通過了一項名為“德國邁向核聚變發電站”的行動方案,力圖在德國建造世界上第一座核聚變發電站。根據該行動方案,到2029年,德國將向該領域累計投入超20億歐元,用于資助相關研究,支持研究基礎設施和技術示范裝置建設。
此前,注冊資本150億元的中國聚變能源有限公司公開亮相第二十五屆工博會,展示其技術路線及業務布局,被認為是中國可控核聚變領域的“國家隊”。該公司瞄準2050年聚變能源商用目標,在上海、成都兩地聯動研發。
政策支持、機構看好可控核聚變領域
政策面上,9月1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原子能法》由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通過,并給予公布,自2026年1月15日起施行。值得關注的是,此次頒布的《原子能法》,是我國首部統領原子能領域的基礎性法律。
《原子能法》第十四條明確,國家鼓勵和支持受控熱核聚變的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第三十九條指出,國家建立符合受控熱核聚變特點、促進核聚變應用的監督管理制度,對聚變燃料、聚變裝置(設施)實行分級分類管理。
中信證券稱,可控核聚變近期成交量占比已趨近底部,同時9—10月份或有多臺裝置開啟招標。全球范圍來看,行業政策信號不斷明確、融資規模提升、裝置建設加速、技術進展明顯。基于大國競爭視角,行業的長期成長趨勢已經確立,國際及國內裝置加速建設下,零部件企業訂單有望得到充分釋放,對可控核聚變行業堅定看好。
開源證券表示,全球可控核聚變競賽已拉開帷幕,各國可控核聚變公司融資活動頻繁,美國科技巨頭踴躍入局投資。參考當前國內裂變堆每年10GW級的核準建設節奏,若核聚變發電站順利實現商業化,未來批量建設情景下一年投資額或將達數千億元。
這些概念股全年凈利潤預期向好
證券時報·數據寶梳理了三季度融資凈買入額居前的可控核聚變概念股。其中,融資凈買入額超過3億元的個股有5只,上海電氣遙遙領先,金額高達16.38億元;西部超導、永鼎股份、中國能建、豫光金鉛分列第二至第五名,對應融資凈買入額均在3億元以上。
上海電氣自2000年起參與“人造太陽”核聚變項目,至今已成為國內核聚變主機系統核心裝備供貨業績最全面的裝備制造企業之一。在第二十五屆工博會上,公司展出再核聚變主機系統核心裝備,包括聚變主機真空室、冷屏、線圈盒、杜瓦等關鍵設備,展現中國在可控核聚變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
西部超導在近期的投資者關系活動中表示,公司積極對接相關國內重大可控核聚變項目,以超導線材的良好性能、成本優勢以及高性能新產品持續研發,保持市場優勢地位。互動易顯示,公司的超導線材產品已應用于可控核聚變項目,超導線材是人造太陽項目用重要材料。
從機構關注度來看,中國核電、應流股份、西部超導、中國廣核、紐威股份排名前五,分別有25家、19家、17家、15家和12家機構關注。
根據機構對上市公司全年盈利的預測,永鼎股份2025年凈利潤有望同比增長451.02%;上海電氣全年凈利潤有望同比增長82.2%;西部材料、東方鉭業、佳電股份、東方電氣和應流股份全年凈利潤有望同比增長40%以上。另外,合鍛智能、中廣核技全年凈利潤有望實現扭虧為盈。
永鼎股份子公司東部超導在第十七屆歐洲應用超導大會上,做關于“MOCVD技術在可控核聚變用2G-HTS產業化性能指標新突破”的學術報告。目前東部超導產品已應用于可控核聚變、醫療核磁、超導電力等場景。
合鍛智能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參與了緊湊型聚變能實驗裝置(BEST)的核心部件真空室的研制。據悉,真空室是可控核聚變裝置中的核心部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