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中秋“雙節”臨近,為響應擴內需、促消費政策,各家商業銀行紛紛打出“權益優惠+低息信貸”組合拳:一方面密集升級信用卡場景化權益;另一方面聚焦“貼息補貼”舉措,疊加政策貼息,部分消費貸產品年化利率(單利)低至2%,助力“雙節”消費市場升溫。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楊海平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多家銀行開展營銷,一是拓展銀行卡、消費貸等金融業務;二是以實際行動助力提振消費,助力穩增長大局。今年以來,銀行在支持消費擴容提質方面的政策力度顯著增強,消費信貸規模擴張明顯,消費金融業務創新更加活躍,體現出消費金融地位提升、場景化智能化發展、與政策結合更趨完善的特征。
銀行線上線下持續營銷
近日,多家銀行緊抓節日消費熱潮,以“花式營銷”開展促銷,通過線上線下深度布局消費場景,為節日消費注入動能。
線下端,多家銀行攜手商超、餐飲、文旅、零售等商戶,打通“支付+優惠”的消費鏈路。如郵儲銀行安徽省分行針對持有銀聯金桂卡及以上級別借記卡的客戶,于10月1日至8日每日10:00—21:00推出分層級滿減活動,以差異化福利撬動本地消費。
線上端,銀行與京東、淘寶、天貓、支付寶等主流電商及支付平臺深度聯動,將金融服務嵌入節日購物場景,密集推出積分兌換、支付立減、分期免息等活動。以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為例,其信用卡業務圍繞“游、購、逛”場景推出多元優惠:旅行場景中,攜手中國石油、途牛、同程旅行、飛豬等品牌,提供加油折扣、旅游分期滿減;購物場景中,與抖音、美團、支付寶、拼多多等平臺合作,推出首綁紅包、支付券包、積分抵扣等福利。
同時,多家銀行積極對接國家“以舊換新”等促消費政策,通過“信用卡+支付平臺+消費券”模式,在家電、3C、家裝家居、電動車等領域降本讓利。例如工商銀行德州分行攜手云閃付推出“國補消費疊加優惠”,該行信用卡客戶領取優惠券后,在指定門店使用云閃付綁定工行62開頭信用卡支付,單筆滿5000元最高立減300元。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聯合云閃付推出“國補支付優惠”,購買手機、家電至高再減100元,辦理電動自行車分期至高減150元。
加大消費貸貼息力度
在低息信貸方面,“雙節”期間銀行個人消費貸利率迎來“大促”。自9月1日個人消費貸款貼息政策全面落地以來,消費貸市場熱度持續攀升,多家銀行加大貼息力度,推動利率進一步下探——當前部分銀行消費貸最低利率已降至3%,疊加政策貼息后,實際利率進入2%至3%區間,顯著降低居民消費融資成本。
具體來看,建設銀行四川省分行于9月25日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推出“國慶中秋暢快購,消費貸款享貼息”活動,按年化1個百分點給予貼息,累計貼息上限3000元,貼息后年化利率(單利)低至2%;工商銀行安徽分行推出“雙節”消費貼息活動,累計貼息上限同為3000元(單筆5萬元以下貼息上限1000元),核心產品“融e借”年化利率3%起,期限最長7年,支持全程線上“一鍵即貸、實時到賬”。
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薛洪言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與往年相比,今年銀行對消費的支持力度呈現“從分散支持到系統發力、從普適性政策到精準觸達”的雙重轉變:中央財政首次針對個人消費貸款實施貼息,構建起“財政+金融”聯動的頂層設計,有效提升政策乘數效應。
薛洪言認為,銀行多維度消費金融舉措的影響體現在三方面:一是直接降低居民消費信貸成本,提升消費意愿,形成“政策讓利—成本下降—消費增長”的正向循環;二是推動銀行從單一貸款提供者,向全域消費服務生態構建者轉型,通過深耕細分場景實現金融與消費的深度融合;三是聯動政府、企業打通B端商戶與C端消費者,推動消費鏈條良性循環,構建“共建共享共贏”的消費生態,既助力市場升溫,也可優化銀行零售信貸結構。
對于銀行支持消費的下一步創新方向,薛洪言建議聚焦四大維度:一是以金融科技賦能數字化服務,推動貼息流程智能化、消費交易自動識別,進一步提升服務效率;二是重點布局縣域消費市場,依托“一縣多商圈”建設與特色資源整合,持續拓展下沉市場;三是發力綠色消費與跨境消費服務,創新場景化信貸產品方案;四是強化財富管理的間接支持作用,通過提升居民財產性收入增強消費能力,最終形成“金融服務+消費生態”的綜合支持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