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持續向投資者普及ETF基礎知識,招商證券攜手十大基金公司,聯合全景網共同舉辦2025年招商證券“招財杯”ETF實盤大賽系列直播,旨在幫助投資者提升資產配置與風險管理能力,促進ETF市場的健康發展。
2025年9月16日,“招財杯”ETF實盤大賽系列直播邀請到了匯添富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研究員狄則徐、匯添富基金人氣主播一帆一起探討《電池板塊成為新爆點,資金為何高切低涌入?》。
狄則徐表示,這一輪電池行情最主要是行業有一定的基本面催化,其次是資金面的推動。基本面方面,8月份儲能數據超預期,有望提振板塊三季度業績,帶領板塊走出底部。同時,“反內卷”政策下,供給側收縮、產業鏈價格逐步回升,對板塊基本面形成刺激。
未來固態電池的發展至關重要。固態電池在能量密度、安全性等方面優勢顯著,行業預期未來幾年有望逐步實現量產,將帶動下游新能源汽車新一輪的換機潮。此外,新方向如機器人、低空經濟也有望與固態電池的量產形成共振。
對于投資者而言,選擇細分方向投資,中游會優于上游與下游。中證電池指數對于鋰電池產業鏈的覆蓋更為均衡,適合投資者整體把握電池主題機會。


01?
基本面疊加資金面 共同推升電池板塊行情
一帆:請先來回顧一下這段時間市場與電池板塊的表現。
狄則徐:今年7月12日開始,兩市的成交額突破1.5萬億,8月12日左右突破2萬億,之后一直在2萬億以上運行。9月2日,兩市成交額達到2.8萬億,之后有所回落。隨著成交額下降,可能市場也覺得短期內情緒達到了偏高的位置,出現了一定回調。
盡管從9月份開始,市場進入震蕩走勢,但電池板塊還是比較強勢。9月以來,中信一級行業當中,電力設備及新能源的漲幅排名第一。當前的調整從資金結構上來看較為健康,一方面ETF資金還在持續流入,另一方面,從指數走勢來看,基本上收盤價都在開盤之上,結合交易的活躍增量資金情況,說明在日內的博弈之中,市場對于板塊相對比較看好,所以電池是當前較為熱點的一個板塊。
電池已經沉寂了比較久,從新能源的高峰2021年下半年之后,電力設備及新能源的投資一直相對比較冷清。但是最近有了這樣明顯的變化,我覺得背后有幾個原因。
最主要的還是行業有一定的基本面催化,其次是資金面推動。市場預期向好首先是消滅低估值,像新能源板塊沉寂了很久,估值一直非常低。電池產業鏈當中,包括上游的鋰礦、偏上游的各個環節材料制備,或者中游電池制備環節,甚至包括下游新能源車,都可能只有頭部玩家有比較健康的盈利,第三名、第四名的玩家就開始有虧損,這種情況肯定不能持續。上市公司已經是板塊里面最優質的一批公司了,它們都面臨這樣的虧損,意味著行業層面面臨的壓力非常大。在這種情況下,板塊估值也會比較低。
一個行業已經虧損、走低了兩到三年,大家對于該行業會有反轉的預期,不管這個行業是不是真的基本面有催化。另一方面,在流動性較充裕的結構性牛市之中,行業的估值又偏低,就會讓大家覺得買這種資產是相對比較安全的,它抱有比較大的期待,所以造成了它的上漲。

02?
儲能需求超預期 “反內卷”引導價格回升
一帆:從供需的邏輯來講,新能源或者說電池板塊上漲的背后是不是發生了一些實質性的變化?
狄則徐:剛才說電池行業的上漲短期來看有兩大因素,一個是供需的確有一定的變化,另外一個是流動性的推動。
供需變化可以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看得到的供需變化;還有一部分是正在研發的新技術,可能未來有機會突破,去引領下一輪增長。
首先第一部分,電池的供給側已經連續多年低價,從電池的上游,到電池本身,再到下游新能源車,實際上價格都是蟄伏的,有很多企業虧損。從價格信號來看,可以看到供給是相對過剩的。但是這幾年面臨利潤的壓力、虧損的壓力,隨之而來就導致供給出現下降。
從需求來看,最近比較突出的事件是8月份儲能數據大超預期,一方面是國內的招標量在8月份達到了約70GWh,同比增長約5倍、環比增長1.7倍左右。另一方面,出海儲能的訂單非常充裕,上半年出海訂單是163GWh,8月份單月的同比增長在8到9倍。
9月份數據披露之后,大家發現電池的需求,特別是儲能這塊有這么大的利好?此外,電池的其它方向壓力也相對較小,比如電池70%左右是動力電池,當前新能源車的銷量較為穩固,并沒有像大家擔憂的,滲透率到了2/3左右就開始往下走,滲透率還在緩慢提升,盡管提升幅度比前幾年慢,所以仍然能維持新能源車20%左右的增長,同時儲能又大超預期。
從價格看,最近關于電池、上游礦的“反內卷”政策帶來了一些實質性的影響。比如有些企業的礦產不再開采,還有硅片等一些技術型的材料都出現了行業自律的苗頭,意味著供給逐漸收縮。
此外,就是大家預期相對樂觀的,像機器人、低空經濟、消費電子等行業正處于“金九銀十”的消費旺季,再加上對于各種技術的想象,也豐富了大家對于電池需求預期的信心。
但僅僅因為儲能8月份的數據特別亮眼,就使得電池板塊徹底走出底部,或者馬上就能驗證行業盈利向好,可能也未必,但我覺得這些至少對于板塊三季度盈利會有較好貢獻。
實際上電池板塊過去有幾個季度的凈利潤是負的或者同比負增長,但是今年上半年,板塊的凈利潤開始同比正增長,而且增長幅度也有所提升,從基本面去印證了板塊正在逐步走出底部。
資金在流動性比較充裕的市場里尋找低估值、有基本面驗證又較為安全的板塊,電池板塊的確是容易被關注到,所以我覺得電池行業的上漲并不意外。

03?
固態電池優勢顯著 未來幾年量產預期強烈
一帆:固態電池是否會成為新能源下一個技術核心?有哪些值得關注的點?
狄則徐:我覺得對于電池板塊來說,固態電池非常重要。作為一個新能源車車主,我的車是400V充電平臺,有時候會覺得充電挺慢的。目前電池沒有特別大的突破,所以我暫時還沒有換車的動力。但是如果固態電池推出,我個人是有非常大的動力去換車。
固態電池有什么優勢?第一個就是固態電池把中間電解質做成固體,不再是液態的,主要是為了提高它的能量密度。現在電池的正極是三元,然后負極主要用的是石墨。石墨的電容量能力不是特別強,大家已經發現了一些比石墨更適合做負極的,比如硅基,或者最好就是直接用鋰金屬。但是現在拿鋰金屬直接做負極,它會和電解質中的電子發生反應,在負極的表面形成鋰的枝晶。
怎么去克服這個問題?就是把電壓控制在比較小的水平,這樣在負極的表面不太會形成鋰的枝晶。如果形成鋰枝晶,有些鋰還沒來得及反應,就已經變成了一個不能反應的物質,在物理結構上會破壞整個電池。
如果中間的電解質變成固態,上述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同時,固態電池的優勢之一是體積大大縮小,未來可以期待車裝電池到150度、200度,就能跑1,000公里續航。
還有就是安全性。固態電池比液態電池更堅固,液態電池現在的安全性實際上是靠外部保護。液態電池的電芯是一塊正極、一塊負極,中間是隔膜和電解液,會不太穩定,所以它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后期對于電芯組、電池組的保護。而固態電池本身的強度更高,所以安全性也更強,續航會變得更好。
再者,現在普通的電池對于溫度比較敏感。北方的朋友冬天開電車,可能會覺得電池效率不行。實際上是因為正負極的材料在溫度比較低的時候,不管是放電、把離子彈出的速度,還是吸收電子的速度都會變慢,它的電活性下降、化學活性下降。這些問題在固態電池上也會被較好地解決。
所以,如果固態電池研發成功,它會引領新一輪的消費,像我這樣的電車老車主可能也會想購買有固態電池的車。所以它可能會帶來電車滲透率的再次提升,因為從技術上來看,它的強度確實變好很多。
此外,像低空經濟、機器人等產業,對電池也有很高的需求。但目前電池對于這些產業的滿足程度是不夠的,它們也需要電池在更多的環境里面更加穩定、電容量更高、能量密度更高。如果固態電池得以研發,也能刺激這些行業的進步發展,反過來也會增加新的固態電池需求。所以我非常關注固態電池的進程。
剛才說到負極想要從目前的石墨變成硅基,硅基相比石墨有10倍左右的電容量,但是硅基有受熱膨脹的問題,所以它需要納米級的硅以及其它材料對它進行保護。因此,實際上硅基單位體積的能量密度并不能達到石墨的10倍,可能只有3到5倍。而如果用鋰金屬作負極也是10倍左右電容量,但是鋰不需要什么保護,因此這是最終形態的技術方案。
固態電池技術進展方面,可以給大家一些時間節點:全球多家公司宣稱,希望能夠在2026—2027年實現量產。以鹵化物或者硫化物作為電解質,以硅基作為負極去做成一種新的固態電池。
再進一步,2030年左右的時候或許能看到下一個答案,就是固態電解質導電效率進一步提升,并且負極直接用鋰金屬。那個時候我覺得就是電池發展的下一個階段,也是整個板塊非常值得期待的地方。
從投資角度,最快可能有些海外企業會在2026年進行量產,國內技術比海外落后半年到一年時間,因此有遠期的想象空間。若相關指數成分股陸續發布科研進展,可能帶動行情進一步發酵。

04?
鋰電池需求增長可持續 板塊有望迎來“戴維斯雙擊”
一帆:接下來您怎么看電池板塊的行情走勢?
狄則徐:短期上漲有回調風險,值得投資者關注。但我覺得目前估值還是合理的,從近三年維度看估值較高,拉長到5到10年的估值就沒有很高,當前處于近十年估值分位數33%左右。近期板塊估值有所上升,但也不代表行情結束,板塊的行情中間會有波折。
其次就是剛剛講到的遠期固態電池,我覺得市場對于固態電池的預期并未完全消化,因此會帶來一定的估值上升。
此外,基本面改善趨勢有望延續,儲能需求超預期背后有跡可循。儲能現在每度電成本在5毛錢左右,放在國內來說仍然很貴,因為每度電的煤炭成本是4毛錢左右。所以對于國內而言,它更多是個戰略導向,需要先增加儲能建設,在某些不是煤電所能夠替代的環節里面,比方說像機房、或者數據中心等等。
但是海外情況不一樣,海外煤電成本大概是8毛錢一度電,天然氣成本大概是7毛錢。對于他們來說,電發出來如果不儲存就會浪費掉,5毛錢一度電的存儲成本,相比用天然氣或者煤炭去替代還是劃算,所以海外對于儲能的需求是實實在在的。
還有電車的需求。因為儲能大概在鋰電池需求里占25%—30%的比例,動力電池占65%—70%的比例。目前新能源車的海外滲透率也在逐漸提高,核心環節如正極、負極、隔膜、電解液等大多數環節都是90%以上為國產,我國電池的裝機占比也達到70%以上,是非常主導的一個產業,具備出口優勢。
從基本面來說,特別以儲能為例,它的增長是可持續的。供給層面,當價格還比較低的情況下,大多數企業沒有盈利之前,供給不太可能短期釋放。
所以大家可以預期,有些環節像電池、上游等已經開始漲價了。隨著漲價,這些企業的盈利水平也在逐步提高,板塊必然迎來一次“戴維斯雙擊”,短期的波動可能恰恰是個比較好的布局時機。

05?
細分環節投資 中游優于上游與下游
一帆:固態電池上、中、下游幾個核心環節,未來核心關注點有哪些?
狄則徐:上游材料最大的突破就是固態電池,它實際上是全產業鏈的事情,其中最主要是負極,想要把石墨換成硅基和鋰基,這里面涉及到負極廠商材料的更迭。如果電解質做成了固態,正極廠商也是一樣會去研發高鎳的、更高能量密度的正極以及電解質。現在有不同的技術路線,每條技術路線走到哪里都會帶來一定的影響。所以對上游材料來說,核心就是關注固態電池進展,因為產業是不斷自我更新升級的。
另一方面,當前最卷、價格較低、虧損最多的就是鋰電池的上游環節。隨著技術的突破,利潤更有可能向龍頭集中,也就是向上市公司集中。隨著技術的更迭,疊加目前整體價格較低,上游環節是值得期待的。期待固態電池技術的更新,以及它們新的需求增長。
另外,中游環節目前是整個電池板塊最好的。因為上游卷,下游客戶又壓不動價,與此同時成本端碳酸鋰價格也比較低。從過去兩年來看,中游企業有兩大趨勢:一個是向頭部集中非常明顯,像動力電池、消費電池等等,2到3個玩家占據市場80%以上的份額;第二個是它們沒有增產,過去一、兩年里電池產線的產能增加是很少的。因此,如果進行細分領域投資,中游會優于上游和下游。
下游會受到機器人、低空經濟等這些新方向、新技術發展的影響。

06?
中證電池指數產業鏈覆蓋均衡
適合整體把握電池主題機會
一帆:請介紹一下中證電池主題指數的特色。
狄則徐:中證電池指數均衡覆蓋了跟電池有關的各個環節,包括材料、設備、儲能,甚至包括一小部分的金屬資源。總共選取了50只相關成分股。在中游電池組裝環節成分股占比在26%左右,偏上游電池材料占比29%,儲能占到25%左右,電池設備也在20%左右,分布比較均衡。
市場上還有兩個相關的指數:國證的新能源車電池指數、中證新能源動力電池指數。大家聽這兩個名字,一個是新能源車,一個是動力電池,都是比較聚焦于動力電池的,儲能這塊的成分股就沒有包含在內。
因為這一波的行情催化核心來源于儲能,所以近期中證電池指數在同類的電池指數里面漲幅最高。
因此,如果進行電池主題投資,可以考慮中證電池指數。如果投資者關注方向在新能源車用的動力電池上,另外兩個指數可能更適合。我覺得從電池需求角度來看,儲能的確是未來確定性最高的一塊,所以在當前階段配置電池,應該也要關注一下儲能。
本文節選自匯添富基金《電池板塊成新爆點!資金為何高切低涌入?》主題直播,分享嘉賓為匯添富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研究員狄則徐(A20230630005438),文本內容根據嘉賓觀點整理。嘉賓觀點及匯添富基金觀點不代表我司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