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外幣交易結算方式迎來重大變革。
近期,平安銀行、招商銀行相繼宣布對信用卡外幣交易結算方式進行調整。過去,持卡人在境外消費時,若交易幣種并非美元,往往需要經歷“當地貨幣→美元→人民幣”的兩次兌換。如今,招商銀行將直接支持人民幣入賬,省去中間環節。
業內人士認為,此舉被視為國際卡組織順應中國監管導向、深化本土運營的關鍵一步,亦折射出在信用卡市場持續收縮、手續費收入承壓的背景下,銀行與卡組織試圖通過優化支付體驗尋找新增長點的共同訴求。
信用卡結算幣種調整落地
日前,招商銀行發布公告稱,自10月28日起,其部分萬事達信用卡跨境交易結算幣種將由美元切換為人民幣。變更后,跨境交易由萬事達卡組織直接轉換成人民幣金額提交至招行,持卡人賬單入賬幣種依舊保持人民幣不變。該調整覆蓋的產品類型包括萬事達標準信用卡芯片版、白金信用卡及世界信用卡等。
一個月前,平安銀行也發布公告稱,自9月25日起,平安銀行信用卡支持外幣交易以人民幣入賬,客戶可自行選擇人民幣或美元入賬。若未開通該功能,交易仍以美元入賬;若開通,則所有外幣交易均轉換為人民幣入賬,匯率參照平安銀行官網牌價。與招行不同的是,平安銀行此次調整的范圍更廣,涵蓋了萬事達(Mastercard)、維薩(Visa)及JCB三大國際卡組織。
從流程上看,這一優化顯著縮短了交易路徑:原本需要“當地幣種—美元—人民幣”兩次轉換,現在簡化為“當地幣種—人民幣”一步完成。理論上,這種安排有助于降低因多次匯兌而產生的匯率損失,也可能減少所謂的“貨幣轉換費”,從而為頻繁在境外消費的用戶帶來切實便利。
然而,多位行業人士指出,對普通消費者而言,這種調整的實際經濟影響可能較為有限。一位信用卡業務資深人士認為:“匯率差異通常極小,往往只有幾個基點。用戶最終節省的費用并不明顯,真正的改善在于支付體驗的簡化和對賬單理解的便利?!?/p>
卡組織主導本土化戰略
盡管公告由銀行發出,但主導推動者實際上是卡組織。記者了解到,本輪幣種升級是萬事達網聯近兩年本土化戰略的后續動作。
早在2024年底,萬事達網聯便宣布啟動單標萬事達信用卡遷移,升級為具備境內外、線上線下支付功能的“中國萬事達”新卡。進入2025年后,華夏銀行、民生銀行、工商銀行、光大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和浦發銀行等多家機構陸續發布升級公告,平安與招行的動作正是其中一環。
市場解讀認為,萬事達此舉意在縮小與中國銀聯在跨境支付體驗上的差距。長期以來,銀聯在境外消費可直接兌換成人民幣入賬,匯率環節上更具優勢,而萬事達、Visa等國際卡組織則因“美元中轉”成本相對較高。此次升級,實際上是卡組織追趕銀聯模式的嘗試。
“這是卡組織和銀行之間的系統性調整,對消費者來說感知不強,但對卡組織而言,意味著在中國市場上完成一次業務遷移。”一位接近萬事達的人士表示。
除了結算幣種,風控和產品擴展也是卡組織本土化的另一面。近期,浦發部分萬事達卡用戶遭遇盜刷,雖最終獲賠償,但凸顯跨境支付的風險。與此同時,卡組織也在推廣借記卡,與多家合作銀行陸續推出相關產品,爭奪更大市場份額。業內人士提醒,業務擴展與風險防控需要同步,否則消費信任可能受到沖擊。
不少人關心,未來是否會有更多銀行跟進幣種調整?業內人士認為這一趨勢將延續,但具體節奏仍取決于各銀行與卡組織的合作進展,以及監管層面在人民幣跨境結算政策方面的導向。
信用卡市場承壓求變
值得注意的是,本輪調整正值信用卡市場整體增長放緩、規模持續收縮。
央行發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支付體系運行報告顯示,全國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在用發卡總量為7.15億張,較上一季度減少600萬張。這已是該指標連續第11個季度下滑。過去三年中,信用卡總量累計減少超過9200萬張。
從已公布的2025年銀行中期財報來看,交易規模的收縮直接影響了相關業務收入。多家銀行上半年信用卡消費額或交易金額同比出現下降:中信銀行降低12.54%,興業銀行減少11.27%,招商銀行下降8.54%。作為信用卡業務重要利潤來源的手續費收入,也隨之縮水。
在業務整體承壓的背景下,銀行亟須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和差異化競爭優勢。部分市場分析將“外幣交易人民幣直接入賬”視為銀行在營銷層面的新賣點,旨在吸引有境外消費需求的中高端客戶。同時,這也被部分觀點解讀為銀行業在人民幣跨境支付便利化政策下的微觀響應。
某股份制銀行零售業務人士表示:“當前信用卡的發卡量和交易規模普遍萎縮,銀行必須通過優化產品功能、提升服務體驗來增強客戶黏性。外幣入賬方式的調整,可看作是銀行與卡組織協同推出的新功能,目的是留住高價值客戶并吸引新用戶?!?/p>
市場看法對此存在分歧。一種觀點認為,信用卡市場競爭重點可能將進入“拼匯率”階段,即銀行通過優化結算路徑、爭取更優惠的匯率報價,從而在境外消費場景中占據更多份額。另一種看法則更側重其宏觀意義,認為這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在支付結算環節的具體體現,反映的是人民幣在跨境交易中獲得更廣泛使用的趨勢。